聖德肋撒醫院 病者猝死3小時無人知<br>事隔兩月才呈報 交死因庭調查

聖德肋撒醫院 病者猝死3小時無人知
事隔兩月才呈報 交死因庭調查

【記者白琳報道】繼浸會醫院進行電療時「電錯」病人,再有私院爆出醫療事故。一名61歲男病人今年4月因腹痛到聖德肋撒醫院(俗稱九龍法國醫院)求診,住院期間突然暴斃,伏屍三小時才被職員發現。衞生署證實有「特殊」死亡事件,已轉交死因庭調查。有病人組織批評,該院在事發逾兩個月後才通知衞生署,完全漠視署方建議的三天通報期限。
本報接獲投訴稱,上述男病人因上腹及胸痛到該院門診部求診,初步被診斷為胃病。病人入院接受胃鏡及腹部超聲波檢查期間,卻被發現有心包膜積水。病人轉介往心臟科進行心臟超聲波檢查後,卻在病房洗手間暴斃,三小時後始被職員發現。院方其後證實病人死於主動脈血管撕裂。
衞生署表示,上月初接獲該院呈報一宗特殊死亡個案,該病人4月25日入院,26日下午被護士發現在洗手間昏迷,搶救不治。署方已要求該院提交詳細報告,並提醒該院盡早呈報,已轉交死因庭調查。至於事件會否影響續牌,署方稱會按醫院每年整體表現評估。

衛署被指監管不足

現時私院與公立醫院經常「搶護士」,養和醫院更自設護士學校。有資深護士指出,私家醫院人手嚴重不足,「一定唔係全日24小時都有足夠人手。」她建議情況不穩的病人另聘私家看護,或找家人陪伴。
私家醫院聯會發言人劉國霖承認,私院護理人手亦有不足現象,為確保病人與職員比例合乎衞生署要求,目前私院只開放八成多床位。但他指出,上述個案資料有限,難以確定是否涉及醫療事故或行政失當,「私院病人可以自由出入,隨時唔見咗人,除非個醫生指明呢個病人要卧床休息。」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認為事件非常嚴重,在人手應較公立醫院充裕的私家醫院,更加不能接受,「病人畀足錢嚟私家醫院,接受嘅醫療水平同服務質素差到咁嘅地步。」他更質疑事件是否與私院「超收」病人有關,衞生署應徹查。
對於聖德肋撒醫院未有按衞生署要求,發生醫療事故後三天內通報衞生署,彭鴻昌批評衞生署監管私院質素不足,「就算私院有嚴重失誤,但係衞生署都照樣續牌。」他促請衞署應嚴懲有關私院,包括採取有條件續牌等措施。

血液積聚心包膜難診斷

【本報訊】心臟科專科醫生黃品立表示,心包膜積水可由大動脈撕裂引致,當大動脈撕裂時,血液進入心包膜,檢查時醫生或會以為是積水,其實是積聚血液,可令心臟不能正常跳動,隨時死亡。因心包膜積水不易診斷,除非病人當時情況不穩,否則醫生未必會即時進行其他檢查,病人的血管可能突然進一步撕裂致死,即使有機會做手術,死亡率亦高達五成。
他說,大動脈撕裂有七成以上病人沒明顯病徵,只是胸口痛、胃痛、腳軟或頭暈,典型病徵是「由心臟痛到背脊」,因大動脈藏於心肺背後,難以察覺是否撕裂。當血管撕裂,血液會進入心包膜,但若積血不多,檢查時亦未必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