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祿獅城畫意 - 鄧達智

南祿獅城畫意 - 鄧達智

透過國泰航空認識陳南祿先生多年,原來文字十分了得,已出散文集多部。今年書展前推出《獅城畫意》,碰巧身在北京,事後給我補寄,上手好讀;一篇一篇簡潔散文將筆者其實也算熟悉的新加坡描畫情真意切,可見這名香港仔對我們的南洋姊妹城種下頗深情意結。
新加坡、香港與上海三種風格,三種命運,千絲萬縷的背後又有極相似的經歷,寫好三地記事就是一篇近代華人風雲史。
南祿欣賞新加坡,從序開始:「她國土不大,天然資源少,但一九六五年立國至今,僅一代人的時間,便由第三世界躍升至第一世界,躋身國際一流國家之列……」這一點很重要,認識新加坡須從這頁歷史進發,其他如娘惹文化,甜酸辣印度馬來閩南海南混合食制……都重要,不過更屬旅遊發展推廣。
我唸初中的七十年代中旬,英文老師來自英國西南,口音不差,沒有中部或北部那麼土那麼重。曾經隨先生在新加坡生活有年,初到當年香港有不少負面看法;她不讓香港跟倫敦或巴黎比,就讓她與新加坡比;尺寸大小相近,人口構成相近,一個仍是大英殖民地,一個剛脫離成為獨立國,民間意識形態接近……「香港未免太髒了,相比獅城!」「香港的公民教育也太差勁,沒有新加坡人守規矩及安閒……」比較多了,十多歲的毛頭開始冒出民族意識十分不滿;反駁:「不也是你們英國人管治的嗎?教得不好,不是英國人的責任?」她說:「是,是殖民地政府無能,但你們是中國人,本身便需具備一份中國人的公民態度及禮儀,不應等待英人來教化……」
後來愈演愈烈,同學們認為這位年青英國女士抱歧視態度教學,三班歸她教的學生共一百二十人左右,在晨早禮拜後留在禮堂不上課室,罷課!以示抗議。老師被迫退了,但她曾經在樓梯間強制同學排隊右上左落的情景依然鮮活。而她盛讚的新加坡亦是日後筆者回到亞洲最想探訪的首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