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白紋伊蚊和紅火蟻,嚇怕不少本港市民。難怪不認識昆蟲世界的市民,遇見小昆蟲會望而生畏,甚至要把牠置諸死地。漁農自然護理署官員形容,昆蟲世界其實有如萬花筒。最新推出的「昆蟲萬花筒」新書,簡介本港逾300種小昆蟲有趣的生態,希望加深市民認識昆蟲世界,拉近人與昆蟲之間的距離。 記者:林社炳
郊野公園護理主任賀貞意昨日推介新書說,夏季是昆蟲最活躍的季節。市民不難聽到蟬鳴聲,想到「金蟬脫殼」。部份蟬類羽化後留下的殼,對中醫藥甚至有藥用價值。
賀貞意說,至於「朝生暮死」的蜉蝣,只會把短暫成蟲的一天,全部用來交配產卵,成為我們經常拿來形容人生短暫的形容詞。她說,「蜉蝣其實只會生長於清澈溪流,係水質嘅最好指標。」還有小朋友最愛的小甲蟲,色彩變化萬千更是討人喜歡。最可笑還是黃斑蕉弄蝶,為了逃避天敵,把發出臭味的糞彈到老遠處,用來引開天敵襲擊。
自然護理主任黃勇慶表示,本港四大昆蟲家族,鱗翅目的蝴蝶超過230種,蛾類更超過2,200種;膜翅目的蟻及蜂,單是蟻類已有約230種,紅火蟻只是其中之一;雙翅目的蚊及蠅,最不受市民接受;鞘翅目的甲蟲,本港甚少人研究。他說,世界已知的甲蟲有約35萬種,本港更沒有正式的統計數字。
他說,只要市民有新發現,經世界組織確認,所發現的小昆蟲,隨時會拿你的名字來命名。
昆蟲受法例保障
本港位於西貢蕉坑的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設有昆蟲館展出數以千計的昆蟲標本。
城門郊野公園同樣可找到120種蝴蝶,當中包括受法例保護的珍貴的裳鳳蝶。漁護署特別提醒昆蟲愛好者,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條例,郊野公園內的昆蟲受到法例保障,禁止市民捕捉。
本港可見的小昆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