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經濟向好,但港人不見得快樂。嶺南大學昨日公佈的「香港快樂指數2007」調查報告,顯示港人整體的快樂指數,由去年的70.6下跌至今年的67.2,跌幅為4.8%。其中低收入家庭、非技術工人和失業與待業人士最不快樂。有學者憂慮本港貧富差距兩極化,未能分享經濟成果,開心快樂的港人會越來越少。 記者:林社炳
第三年進行同類調查的嶺南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於今年6月以隨機抽樣電話調查,成功訪問816名18歲或以上市民。調查以0至100作指標,50以上屬「快樂」組別,50以下屬「不快樂」組別。指數越高,顯示活得越快樂。
今年調查結果顯示,家庭每月收入少於15,000元的受訪者,快樂指數普遍下跌。即使家庭每月收入30,000元的港人,快樂指數與去年相比,同樣沒有明顯變化。
嶺南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濼生直指,本港貧富差距拉闊,是港人整體快樂指數下跌主因。特別是正當本港經濟持續復蘇,股市上升營造一片好景,但是非技術工人、待業或失業人士,眼見別人獲利或加薪,自己未能分得經濟成果,倍感不快。他表示,本港機構近年普遍採用合約制聘請員工,難令員工安心工作,加劇不快樂因素。本港人口老化,醫療支出和退休問題,同樣令人不開心。
更重視普選特首
調查又顯示,港人對爭取全面普選特首的重視度較去年有所增加,以10為最重視,由06年的5.61上升至07年的6.13。年輕人則最快樂,賺錢和發展事業是人生目標;人到中年較重視家庭,着重子女教育。何濼生指出,調查指有運動習慣、身體健康和追尋心靈安慰的港人,快樂指數普遍偏高。
不同階層人士快樂程度
職位:失業及待業
快樂指數:57.5
職位:非技術工人
快樂指數:60
職位:服務工作商店銷售人員
快樂指數:65.7
職位:專業人員
快樂指數:68
職位:退休
快樂指數:68.1
職位:文員
快樂指數:68.8
職位:經理及行政人員
快樂指數:70.4
職位:家庭主婦
快樂指數:71.5
註:0為最低,即最不快樂;100最高,即最快樂
資料來源:嶺南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