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劫,逢七必跌」,港股過去半年卻已遭遇兩次大劫,調整幅度皆超過1500點。無獨有偶,兩次跌市原因、下跌周期十分相似(見表)。如由上月24日恒指見23473高位起計,過去十個交易日累跌1536點,跌幅達6.54%,假若大市真的如坊間估計跌至21000,跌幅將達10.5%,幅度與3月初高位調整10.3%相若。
後市會否調整仍屬未知之數,關鍵要視乎兩大元凶,即次按風波會否暫告段落,及日圓升勢能否收斂。2月初滙控(005)發出盈警後,美國次按問題浮上水面,多家房貸公司陸續公佈虧損或發盈警,惟3月中旬過後,則未聞再有公司出事,美股以至港股亦由低位彈升。
兩次大跌皆涉次按強圓
而今次風暴,則源於數隻投資次按基金出事,以及陸續有房貸公司爆煲,問題更延伸至其他級別或抵押債券,造成信貸危機。因此即將公佈季度業績的歐美投資銀行和保險公司,能否在這次危機中倖免於難,對港股提早結束調整,實具啓示作用。
日圓方面,3月初「777」股災就是源於日圓升穿116關口,觸發套息平倉潮達至高峯,惟其後日圓轉弱,港股亦重拾升浪迭創新高。而近期日圓再度呈強,圓滙前日早段突破118關口,最高見117.2,令區內尤其港股大幅下挫。故此,日圓若如上次般升至116,則港股難有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