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勝評估全年稅前盈利<br>滙豐中國可賺78億

王冬勝評估全年稅前盈利
滙豐中國可賺78億

滙豐控股(005)視為集團新興市場增長引擎的中國業務,上半年剔除因聯營公司攤薄投資的一次過收益後,稅前盈利較去年同期增長69%至4.73億美元(36.89億元),當中包括自然業務增長,及聯營機構按股本入賬的盈利貢獻,滙豐銀行執行董事王冬勝接受訪問時說,若按子公司註冊後,內地業務的高速增長評估,今年度扣除特殊收益後的中國業務,稅前盈利冀可首次達10億美元(78億元)的水平。

【本報訊】至於純靠自然業務帶動的稅前盈利(撇除聯營機構按股本入賬的盈利貢獻),王冬勝透露上半年增長約4成,長遠策略,他期望,自然業務的稅前盈利增長,可朝4成或以上的年增幅目標攀升。
若計入一次過收益,滙豐內地業務的中期稅前盈利勁升4.53倍至15.49億美元(120.8億元),佔集團稅前盈利貢獻高達10.9%。
自滙豐(中國)註冊後,王冬勝指,平均每日個人客戶量的增長,較註冊前飆升1倍,預期全年度,滙豐內地存款及貸款表現,將分別較去年底增長不少於50%,及上升3至5成,他沒有透露目前滙豐內地業務的貸存比率,只表示基於其存戶規模廣泛,該行是「唯一存款多過貸款的外資行」,換言之,即其貸存比率已低於100%,至於何時降至銀監會要求,最遲在5年內(2012年)降至75%的最低水平,他說,滙豐要達標並無困難,具體時間則視乎該行業務增長計劃及市況而定。
外資行一直覬覦涉足中國證券市場,5月底中美第2次戰略經濟對話,協議取消對外資證券商准入中國市場禁令。內地媒體報道,總部位於杭州的方正證券,正與瑞士信貸及花旗集團洽談,成立合資證券商,報道指,瑞信期望持有合資公司33%。

拓證券業務待法規公佈

王冬勝估計,內地監管機構最快或在今年第4季,公佈外資參與內地證券市場相關法規,但具體條款,要視乎中證監公佈。對於拓展內地證券市場,他說,滙豐高度重視,亦積極準備,只等法規公佈便作出相應部署。
被問及滙豐有興趣參股(單一外資權益上限為20%)抑或組成合資公司,他說,在法規公佈前,任何研究僅屬初步討論,滙豐會因應洽談對象的市場佔有率、公司規模、技術及雙方合作產生協同效應,進行評估。至於去年底透過CEPA,提交在內地設立合資保險公司申請,他指目前進度理想,亦已就當局查詢的資料作出回覆,但具體審批要由監管機構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