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牛肉買手罷巿踏入第二天,買手代表揚言,若獨巿輸入活牛的五豐行無法保證活牛供應足夠,不排除再罷巿超過三日。五豐行表示,代理行和供應商正積極改善情況,呼籲業界理智。飲食業界對活牛暫停供應不表憂慮,因食料中牛肉只佔少數。
指五豐行「食水深」
五豐行過去每天供應130隻活牛,近期劇減至80至90隻,買手早前與五豐行開會後,未能達成共識,宣佈罷市。九龍牛羊業商會理事長葉紹基表示,如果五豐行再不增加活牛供應,不排除再罷巿超過三日;他批評五豐行「食水深」,牛隻劏工每隻800元以上,若由其他私營公司經營,價格有下調空間。
鮮肉大聯盟主席文卓培指,政府及五豐行沒誠意談判,「根本上佢唔會同你傾,佢哋都冇心搞,政府淨係話遺憾,佢有冇了解過我哋?冇人幫我哋,我哋呢行式微㗎喇!」九龍城街市的牛肉檔昨日大都沒開門,只有一檔有小量牛肉發售。
不過,新光酒樓集團常務董事總經理胡珠指,因現時食肆用料中,牛肉只佔少數,「唔同60年代,嗰陣時有錢至食牛肉,𠵱家啲人就食多咗海鮮,信佛信觀音嘅人又唔食牛肉。」他指除熬鮮湯或部份火鍋用料等必用鮮牛外,不少點心或菜式如山竹牛肉都可改用急凍牛肉,「就算活牛唔嚟一年,都應該有山竹牛肉食。」現時本港有足夠急凍牛肉存貨,主要來自南美。
譚先生經營火鍋店,招牌貨是鮮牛拼盤,店內存貨足夠應付兩日生意,但由於來貨減少,每碟肥牛加價10元,賣108元一碟,「啲客都鍾意食本地牛,新鮮啲又有肉味。」他指若本地牛售罄,會介紹客人吃美國冷藏牛肉。
爭取足夠活牛供應
在九龍城賣自製牛丸的何小姐說,由於三天沒有牛肉供應,已停製牛丸,「𠵱家咪賣吓啲存貨囉,一定有影響㗎啦!」雖然沒牛肉,但她不會加價,照賣舊價40元一斤。
食物及衞生局發言人昨晚強調,不贊同買手採取激烈行動表達訴求,希望他們行動前考慮市民的利益,政府會繼續注視活牛供應的情況。有買手則指,買手罷巿每天損失約數千元,只為爭取足夠活牛供應,絕不會做損人不利己的事。
市民回應
巿場有限缺吸引力
【本報訊】活豬業界早前成功突破五豐行50年的壟斷,成功爭取引入同為中資背景的廣南行向本港供應鮮豬,多年來一直處於「捱打」狀態的牛肉買手,能否藉今次罷巿推翻五豐行的獨巿局面?有經濟學者認為,活牛巿場遠較活豬巿場為小,利潤微不足道,未必能吸引經營者;有飲食界人士則指,活牛供應數字雖小,但累積利潤大,若有競爭就不會出現「蹺埋雙手就有生意做」的局面。
中文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關焯照認為,理論上開放巿場,引入供應商,可以造成價格下調壓力,「但係有冇人肯做呢?個巿場唔大,𠵱家每日入120隻,多一個供應商即係每人得60隻,利潤微不足道,食之無味,唔吸引。」他認為要處理供應不穩定的最佳方法,是業界直接與政府商討。
市場小累積利潤大
香港食品委員會副理事長黃家和則認為,活牛巿場雖然不大,但累積利潤龐大,廣南行及大昌行亦有能力經營,「單純靠一間公司,話加價就加價,如果有多一間公司,可以多一個渠道,唔係話蹺埋雙手就做到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