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waysonsunday:操控價格罪成 英航兩面受敵

alwaysonsunday:操控價格罪成 英航兩面受敵

很多年來,英國航空公司的廣告自詡為「全球旅客的首選」。不過,對英美兩國政府來說,英航似乎不再那麼受歡迎。剛過去的星期三(八月一日),英航便因為與其競爭對手維珍航空串通,操控長程航班價格,一連挨了兩記橫跨大西洋的連環拳。英國公平貿易局(OFT)判處英航破紀錄的二億四千六百萬美元罰款。數小時後,美國司法部亦向英航開出三億美元的罰單。美國方面的罰款較高,因為英航在當地亦捲入另一宗案件,涉嫌與大韓及漢莎兩家航空公司合謀定價。
英航和維珍這次的作為,可說是非法操控價格的經典例子。○四年八月至○六年一月期間,兩間公司曾經六次商討燃油附加費;而該段期間的燃油附加費,按雙程票計算,由五英鎊大幅上升至六十英鎊。早在○六年十月,英航行政總裁偉利華殊已承認,公司有關做法違反市場競爭。同月,英航商務總監喬治及傳訊主管伯恩斯相繼離職,大概還有更多職員須負責。公平貿易局的罰款,意味着針對英航的民事訴訟已告一段落,但刑事調查尚未結束,當局亦拒絕證實會否起訴英航高層人員。
判罰使英美的反壟斷機構大為振奮。公平貿易局主席科林斯宣稱,這次的巨額罰款「向社會傳達本局決心執法的訊息」。美國司法部更直指,兩間航空公司的有關做法是「秘密合謀的行為」。
這次大西洋兩岸的聯合行動,對公平貿易局來說,意義尤其重大。英國工黨上台執政後,針對商業機構以舒適的枱底交易代替激烈的市場競爭,設立美國式反壟斷監管機構。然而,公平貿易局成立之後,雖曾長期調查銀行及超級市場等行業,引起消費者廣泛關注,但卻始終未能找到實實在在的證據,證明某些公司聯手操控價格,為監管機構及政府立威。在英航事件之前,公平貿易局裁定的最大宗罰款,是成功指證零售商Argos跟其競爭對手Littlewoods操控玩具產品價格,判罰一千七百萬鎊,後經上訴減至一千五百萬鎊。

監管機構面對的最大困難,在於難以證實企業的串通行為。正如科林斯指出,公司合謀定價必定秘密進行。事實上,這次只是維珍航空的法律部門向當局告密,才揭發此事。
維珍並非基於利他心態捍衞消費者權益,只是希望獲得法例規定的「寬厚對待」。一九八八年通過的《競爭法》參考美國的反壟斷法,加入一項條款:企業若向監管當局通報自首,可獲豁免起訴。多年來,維珍跟英航時常正面競爭,有不少「牙齒印」;但在操控燃油附加費一事上,兩家公司的同謀角色並無分別,一般相信維珍在事件中也有所進賬。這次維珍向當局告密,不單止逃過被檢控的風險,更令老對手遭受打擊。
但維珍能否全身而退則是另一個問題,因為按美國法例,航空旅客可以就航班票價不合理,向維珍和英航提出集體訴訟。此外,目前英航承受了大部份的罪責,但隨着事件逐漸塵埃落定,預料維珍的商譽也會受損。兩家公司串通,一絲毫無損,一慘受重罰,大概令人覺得不公平。不過,這類寬免措施大概有其必要。若法例規定,合謀壟斷的企業向當局自首可免遭起訴,這樣便能夠提供強大的誘因,促使企業自律,從而保障消費者權益。畢竟,半場勝利總好過一無所獲。
TheEconomistNewspaperLimited,London,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