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脫衣舞 - 邁克

心靈脫衣舞 - 邁克

一個藝術家逝世後,理論上我們應該只記住他的好,不那麼理想的和極壞的作品不能徹底一筆勾銷,起碼瀟灑地既往不究。偏偏回憶並不講理,浮上心頭的往往既有寶物也有垃圾,能夠做的不過是將一切放在作者論的天平上,次貨和劣品豐富了當事人整個人生。譬如安東尼奧尼,我會永遠感激他的《蝕》和《夜》,但同時忘不了看《雲上的日子》那種戚然的遺憾──更不忍卒睹的《愛神》可幸篇幅短,災難性似乎也較輕。
假如我說他是衰收尾衰得最慘烈的大師,當然因為實在太喜歡他早年的作品──寇比力克遺作《大開眼戒》一樣教人如坐針氈,但就完全沒有心如刀割之感,佢衰佢事與我無尤。其實他們兩個晚期患的,同樣是典型的老直男失勢症。不爭氣的肉體背叛了主人的命令,卻又不甘從此寂寞,心依然癢手繼續痕,昔日呼風喚雨的雄風成了一種負擔,與時代脫節的溝女幻想一發不可收拾,基因較佳的判斷力隨着沒頂。白頭翁困在性的迷宮裏呻吟,聞者除了心酸大概很難有其他反應,臨老跳這種失禮的心靈脫衣舞,既不益人也不利己,全世界資深男影評人不約而同噤若寒蟬,敬老之外怕且多少包含兔死狐悲。
這方面褒曼有尊嚴得多,慾火收爐之後雲淡天青,心結解了一個又一個。運氣也實在好,《婚姻暗流》湧動三十年,陰溝不但沒有翻大船,最後找來原班人馬奏出《夕陽舞曲》,為自己的事業畫上美麗的休止符。然而沒有人敢責怪安東尼奧尼缺乏見好就收的自知之明,畢竟他很早就表示「活着的唯一理由是拍電影」,抽起理由等於逼他埋單,在情在理都說不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