塌橋災難揭美國漠視殘舊基建<br>17年前已知鋼樑腐蝕

塌橋災難揭美國漠視殘舊基建
17年前已知鋼樑腐蝕

美國明尼蘇達州35W州際公路大橋倒塌後,揭發州政府早在1990年已知道大橋有「結構性缺陷」,但當局未有正視,直至去年底才知道事態嚴重,考慮用鋼板來加固支撐出現裂痕的鋼鐵,但未進行補救行動大橋已突然不支塌下。塌橋事故暴露了美國一直漠視基建安全,現時全國多達7.7萬條大橋有「結構性缺陷」,當中最高危的20條,有一半是在加州和新澤西州。

前天傳媒報道,明尼蘇達州運輸局早於6年前,已發現大橋鋼樑有腐蝕迹象,但事實並不是這樣。在1990年,聯邦政府已指35W大橋的承軸有明顯腐蝕,評級是「結構性缺陷」,後來更發現鋼樑有裂痕。

三藩市海灣大橋屬高危橋

州長波倫蒂(TimPawlenty)堅稱,政府沒有接到警告要關閉或立即維修大橋。不過,《明星論壇報》報道,州運輸局去年12月驚悉35W公路大橋的金屬疲勞問題嚴重,考慮在出現裂痕的鋼鐵上加建鋼板,並諮詢承判工程師的意見,對方提出兩個選擇:一是對整條大橋進行徹底維修,二是進一步檢查,找出有裂痕的位置,然後在該處加裝鋼板。當局選擇了後者,今年5月開始檢驗。州政府橋樑工程師多根(DanDorgan)說:「我們還以為做了要做的事情,很明顯有些事完全出錯。」
有危險的鋼橋不止35W一條,聯邦公路管理局的報告指,去年全國60萬條橋中,約24.5%被評為「結構性缺陷」或「功能老舊」。美國廣播公司(ABC)分析有關數據,發現至少20條每天行車次數逾19萬次的鋼橋,屬於結構嚴重受損,必須即時展開緊急維修,三藩市──奧克蘭海灣大橋是其中一條高危大橋。

全美鋼橋維修費要1.4萬億

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估計,維修7.7萬條結構性有缺陷的鋼橋,需時20年,至少要花費1,880億美元(14,664億港元),平均每年要花94億美元(733.2億港元)。但國會、聯邦政府、州政府都不願意花費這麼龐大的資金去修橋鋪路。《優化道路》雜誌總編輯斯蒂杰(RuthStidger)指出,資金所限,政府只能修修補補,有如「在斷了的手肘貼膠布」,根本沒有用。
2005年「卡特里娜」風災、早前紐約蒸汽管爆炸,日前的塌橋意外,都反映了美國這個超級大國,只投資在軍事,對於國內基建殘舊卻視若無睹。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前年發表的報告指出,國內基建設施的總分只有D級,差點不合格,橋樑的總評分已算不錯,取得C級,但其他基建的評分還要糟,例如航空系統、水壩、食水設施、電力系統網絡、有害物品處理系統等,只得D級。
為安全起見,聯邦政府已提醒全國所有州份,立即檢查與倒塌大橋設計相同的橋樑,明尼蘇達州亦下令全面檢查所有鋼橋。
美聯社/美國《明星論壇報》/路透社

倒塌大橋的結構問題

美國明尼蘇達州35W公路大橋倒塌原因未明,但專家指出大橋出現金屬疲勞和裂痕等問題,以下是一些可能導致塌橋的關鍵部份

A)消息人士透露,過了華盛頓大道的大橋北行線入口處的東邊鋼樑,是州運輸部非常關注的路段,懷疑是該處先出問題

B)重型車輛導致橋面彎屈:
明尼蘇達大學研究員2001年發現大橋尾梢的引橋樑構桁架出現金屬疲勞,相信是重型汽車在橋面駛過時遇上側風,導致貨車側向一邊

C)風力和載荷震動:
金屬本來有彈性,但長期受壓會變得易受損,而大橋的設計是可以抵受正常風力和汽車駛過所帶來的震動,但若某桁架被風化腐蝕,或未獲適當維修,受損部位所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

D)滾柱軸承受冷縮熱脹影響:
若某軸承長期受壓,容易破裂

E)計劃維修的位置
承判商去年底向州運輸部建議,在橋面桁架兩端加鑲新鋼板,鞏固桁架的結構

美國《明星論壇報》

馬丁內絲得悉丈夫在塌橋慘劇中喪命後,緊抱兩個月大的愛女痛哭。 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