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航難度好比登月

回航難度好比登月

俄羅斯潛艇周四(前天)成功潛入北冰洋海底,有專家坦承,不論從技術和膽量來看,都可跟人類1969年首次探月相比。俄國今次探險活動最困難的地方,是如何令8米長的潛艇,回航時找到預先鑿好的細小出口返回水面,難度有如「穿過小如針眼般的孔洞」。

要穿過25米乘10米小洞

俄羅斯破冰船一早將冰塊表層鑿開一個25米乘10米的洞,讓兩艘潛艇下水,完成抽取泥土樣本和插旗任務後,潛艇要緩緩升上水面,若上水方向有誤,潛艇將會被困在1.5米厚的冰塊下。從科學角度來看,今次確是矚目成就,但分析認為,和登月不同的是,俄國的動機始終是政治與經濟利益。北極海底擁有豐富地下資源,隨着開採的可能性大為增加,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Putin)想把俄羅斯打造成能源大國,北極自然具有戰略意義。
但劍橋大學海洋物理系教授沃德姆(PeterWadhams)認為,俄羅斯的理據站不住腳,丹麥也曾宣稱北極和格陵蘭板塊連在一起,但證實中間存在海溝,丹麥之說難以成立;北極的羅蒙諾索夫海嶺跟西伯利亞大陸中間同樣存在一個海溝,因此俄羅斯的說法也不會得逞。
政治上,也令人聯想到俄羅斯最近與英美關係緊張,外界紛紛憂慮是否會掀起第二次冷戰,莫斯科這個時候的任何舉動都惹人猜疑。不過分析家都不認為爭奪北極利益會導致戰爭,反而更應該擔心,一旦俄國真的開採地下燃油,釋放出更多二氧化碳,會令地球暖化和北極融冰情況進一步惡化,帶來環境災難。
英國《獨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