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北極海床插旗 加美派船宣主權<br>北冰洋掀爭奪戰

俄北極海床插旗 加美派船宣主權
北冰洋掀爭奪戰

俄羅斯兩艘深海潛艇,前天(周四)成功潛到北極海床插上國旗,宣示主權,隨即掀起一場北冰洋爭奪戰。加拿大指摘俄羅斯這種「先到先得」的做法落伍,總理哈珀下周更親自到北冰洋督師軍演,向俄羅斯還以顏色;美國破冰船下周也兵分兩路開入北冰洋,宣示主權。

操縱MIR1號的探險家兼國家杜馬副主席奇林加羅夫(ArturChilingarov),潛到4,261米海床後,將一面1米高不會生銹的鈦合金俄羅斯國旗,插在海床上。MIR2其後更潛在4,302米以下海床,兩艘潛艇其後安全浮出水面。

加國總理督師軍演回應

奇林加羅夫說:「我們成功軟着陸,但不見到任何海洋生物。」深海潛艇還在海床抽取部份泥土樣本,作科學研究用途,但今次探險的政治意義遠大於科學實驗。奇林加羅夫續稱,希望1,000年後,這塊鈦合金俄羅斯國旗仍可屹立不倒於北極海床。外長拉夫羅夫(SergeiLavrov)坦言:「今次探險,證明俄羅斯大陸延伸到北極。」
俄羅斯插旗宣示主權,引起美加抨擊。加拿大外長麥凱(PeterMackay)嘲諷俄羅斯「做騷」,「現在不是15世紀,不能隨意在世界各地插旗,然後說:『我們在宣示主權』。」總理哈珀以「我們的北冰洋」回應,下周二會往北極圈附近的巴芬島(BaffinIsland),替為期10天代號「納努克行動」(OperatinNanook)的軍演督師。加拿大會出動海岸護衞艦、潛艇和戰機,800名士兵演練。

「這是沒有任何法律效力」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凱西(TomCasey)說:「我不知道俄羅斯插了金屬旗抑或膠旗,總而言之,這是沒有任何法律效力。」他強調,俄羅斯宣稱擁有北極的重要理據是《海洋法公約》,但美國並不是締約國。
美國三艘破冰船下周一分別從西雅圖和挪威出發,開入北極,名義上是研究全球暖化的影響,實質是以行動宣示對北冰洋的主權。
拉夫羅夫對美加的強烈反應表示驚訝。美加反應激烈是不難理解,因為根據國際法,北極不隸屬加拿大、挪威、俄羅斯、美國和丹麥,五國只擁有沿岸200公里的海洋經濟專屬區,俄羅斯人以首批人類潛到北極海床插旗,無非是營造既定事實,向外界宣示羅蒙諾索夫海嶺(LomonosovRidge)是西伯利亞大陸架的延伸,因此俄羅斯擁有這片120萬平方公里海床的豐富能源,美加當然是不會接受。俄羅斯傳媒也不諱言說,此舉是揭開「北冰洋石油戰役」的序幕,官方《俄羅斯報》更說北冰洋勢力範圍重新劃分,是「世界資源重新分配的開端」。
美聯社/法新社/加拿大廣播公司

北冰洋勢力分佈圖

A)專屬區是由大陸架末端計算

B)俄羅斯聲稱羅蒙諾索夫海嶺是西伯利亞大陸架的延伸,應為俄羅斯所有

C)北極周邊地區是由國際海底管理局管治

必爭之地
蘊含全球1/4石油

人迹罕見的北冰洋,主權受到俄羅斯、美國、加拿大、丹麥和挪威5個國家爭奪,主要原因是石油。據估計,北極海床蘊含了全球1/4的石油,加上有潛質成為歐洲通往亞洲航運捷徑,自然成為戰略重地。
美國地質勘探局調查顯示,除了可跟中東地區相比的石油量外,北極圈還擁有32,000億立方米天然氣;但厚厚的冰層令開採成本極高,所以現時絕大部份北極地下資源都是未經開採。不過,隨着全球變暖,冰塊融化,開採資源的可能性將會提高。加拿大研究員福捷(MartinFortier)估計:「到了2040年或2050年,北冰洋將可通船,大規模開發活動亦會隨之展開。」這意味更多能源大企業會湧到北極「淘黑金」。
冰塊融化將令開採工作更符成本效益,也令北極成為往來歐亞的航運捷徑,旅遊收益潛力很大。例如,從倫敦到東京,如果取道巴拿馬運河,距離是23,000公里;經蘇彝士運河,距離為21,000公里;但如果穿越北極,行程將會縮減到16,000公里。
法新社

全球變暖令北冰洋的冰山融化,有利開發海底的石油資源及開闢歐亞新航道。 互聯網

《俄潛艇深海插旗》
深海潛艇下水後,全速下潛,終於抵達4,261米深海床。 路透社

奇林加羅夫(左)成功在北極海床插旗後,開香檳跟船員一起慶祝。 美聯社

澳洲探險家麥克道爾打開潛艇艙門爬出來,向眾人擺出勝利手勢。 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