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豐行過去50年以獨市姿態,壟斷本港多種內地鮮牛、豬肉與副食品的供應,例如活豬售價從06年至今先後加價五次,活牛價也十分波動,活豬的壟斷局面至上月才打破。有立法會議員認為,現時的活牛供應機制欠缺透明度,政府應考慮引入有限度競爭。
內地供港活豬、牛價格與數量近年波動不斷,買手多次指摘是五豐行「玩嘢」,指其抬高豬牛售價及暗中限制供港數量。其中進口活豬售價從06年至今,先後被五豐行加價五次,累積加幅超過兩成。今年7月中,五豐行更突然調高活豬拍賣價至每擔1,330元,創下新高,令業界嘩然。
在豬肉業界強烈抗議下,港府介入事件,並於今年7月20日宣佈跟國家商務部達成協議,開放內地活豬供港市場,打破五豐行壟斷供港活豬近50年的局面。
由於內地供港活牛數量一直較少,五豐行每次調整活牛數量與價格的震動相對較少,但事實上,五豐行在05年8月已曾抬高活牛售價,由每擔1,300元增至1,400元,引起業界不滿,曾約見中聯辦要求開放活牛市場。面對一片開放市場聲音,國家商務部卻力挺五豐行,今年7月更撰文力挺五豐行多年來為穩定供港豬牛數量及價格的貢獻。
議員指機制欠透明
五豐行成立於1951年,取其五穀豐收之意。已故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當年為穩定供港鮮肉價格及數量,下令外經貿部授權五豐行作為內地鮮活冷凍食品在港的獨家代理,至1983年成為有國企背景的華潤集團附屬公司。
立法會議員李華明認為,政府應仿效開放活豬的做法,向中央政府建議供港活牛也逐步開放,「或者最少引入廣南行,相信中央會較易接受。」他指現時的機制欠透明度,「外人根本唔知裏面發生乜嘢事。」消委會重申反對壟斷情況,希望市場有更多競爭。
本報記者
五豐行小檔案
成立年份:1951年
母公司:華潤集團(95年曾在港上市;00年被華潤創業私有化)
營業額:估計每年逾70億元
代理供港食品:活豬、活牛、雞蛋等多類鮮活及冷凍食品
簡介:已故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當年為確保本港有足夠肉類、副食品供應及價格穩定,1958年下令外經貿部授權五豐行作為統一代理,至今接近50年
資料來源:五豐行、《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