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噴蚊油 移走植物石頭<br>GreenApple:食環署河溪滅蚊破壞生態

亂噴蚊油 移走植物石頭
GreenApple:食環署河溪滅蚊破壞生態

蚊患惡化,食物及環境衞生署加強滅蚊行動,但有環保團體批評,食環署沒有考慮客觀環境因素,竟於非蚊患活躍的河道採取滅蚊措施,破壞沿岸生態系統。

不能在流動的水產卵

綠色力量科學及自然護理總監鄭睦奇表示,今年4至5月收到市民報告指出,深水灣高爾夫球場及荃灣川龍一帶的天然河溪旁的植物及石頭被移走,河床也被清理過,川龍河道甚至有噴蚊油迹象,懷疑食環署曾在該兩處地方進行滅蚊工作。不過,鄭認為,上述河道水流急速,蚊根本不能在水上產卵;另外,天然河道附近根本不見垃圾堆積,質疑署方千篇一律,「見到有水嘅地方就認為要滅蚊」。
鄭續稱,曾就事件諮詢生態專家,專家也認同蚊子不能在流動的水上產卵;蚊的幼蟲孑孓也不能在水中游動,不會在流動河道上發育成蛹,他說:「食環署整嘅誘蚊產卵器都係搵個樽裝住水同條雪條棍,佢哋應該好清楚蚊要喺靜止嘅水中生長,但點解佢哋會咁治蚊患!」他擔心,川龍及深水灣只是冰山一角,可能仍有其他地方遭受不必要的蚊患措施影響。
他稱,防蚊措施如移走植物及石頭,噴蚊油及有機殺蟲劑等對生物均有影響,如本地特有品種兩棲類的瘰螈,皮膚是用來呼吸,當接觸到外來刺激物時,牠會出現皮膚敏感;另外食蚊魚會吃掉盧文氏樹蛙的卵及蝌蚪,也是令盧文氏樹蛙數量越來越少的主要原因。

承認填平溪澗旁岩石

食環署發言人回覆,會根據市民投訴、蚊患調查結果及誘蚊產卵器指數等,採取針對性的防蚊措施,署方承認有清除川龍及深水灣河流的垃圾,又於深水灣移開阻塞水流的石塊及填平溪澗旁岩石,但沒有砍伐兩處的植物。
記者 黃嘉寶
逢周日刊出

食環署承認,不時派員到深水灣及川龍一帶山澗河流巡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