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只聞「國罵」,今天還有「京罵」。
「國罵」是「他媽的」,「京罵」是「儍B」。
一國兩罵,都要用普通話來罵,尤其是「京罵」,還要用京腔,才罵得原汁原味。北京有個足球迷,搞了個「京罵」組織;用漢語拼音簡寫為「JM」,在網上招收會員,鼓動糞青到球場去罵裁判罵非己方球員,結果煽動罪成,被抓去關了七天,罰一年不准入球場。活該!
全中國,除了香港人之外,都對個「B」字發音敏感。「B」為何物,我說過很多次,不贅。雖說我在香港生活近三十年,至今聽朋友稱自己家中愛兒「我屋企嗰隻B」,都會忍不住陰陰笑。
從前的中國人比較含蓄,就像從前在廣州街頭不會聽見年青女孩「Hi」長「Hi」短地「親切交談」一樣,北京人對於一個「B」字,也相當避忌!實在忍不住要說了,也會迂迴一下,將之讀成「波依」。
「波依」是漢語拼音裏兩個音,也即是「B」「i」。將兩個音拆開,一點問題也沒有,要是拼在一起快讀,就拼出了一個「屄」音。
那就是婉轉講粗話。人們心中明明想罵一句「儍B」,出口之時卻讀成「儍波依」。如果還不明白:就真是個儍波依了。
如今,人都沒有那麼斯文了,去繁就簡,也就沒有「波依」什麼事了,一開口,就見「B」。「儍B」也就大大方方成了京罵。
前兩天看報,記者將「牛B」與「儍B」相提並論,這是不對的。
要是譯成廣東話,「儍B」是「笨七」(攻擊目標雖分男女,意思一樣),「牛B」則是「巴閉」。「這傢伙很牛B」便是「呢條友好巴閉」,「這傢伙牛B烘烘」便是「呢件友好×巴閉」。箇中區別,一定要分得清楚,不然就牛B不成,儍B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