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夏天一到,傳播登革熱的白紋伊蚊活躍起來。食物及環境衞生署最新錄得的誘蚊產卵器分區指數,七個地區超出警戒線(20%)。其中上水區錄得68.5%,有接近一半以上地方受白紋伊蚊侵襲。食環署會加強巡查,呼籲市民要特別留意容量小的器皿,避免積水。記者:佘慧紅
食環署調查全港38個地方,發現有七個地區超出警戒線,重災區上水、大埔及元崗,分別錄得68.5%、61.8%和45.8%。誘蚊產卵器分區指數是食環署在每一區感應到有蚊子產卵的誘蚊產卵器比率。比率越高,表示蚊子的活動範圍越廣,市民患登革熱等疾病的風險就會增加。
不要等太陽自然曬亁
食環署在過去半年清理了3,400多個有蚊子滋生的地方,檢控80宗因沒有處理積水而令蚊卵滋生的個案。食環署防蟲鼠組主管袁銘志表示,市民不妥善處理積水,不論積水多少,白紋伊蚊都能極速長成成蚊,「啲人淋花、洗車,總之一用到水嘅活動,唔小心將水濺入啲小嘅器皿裏面儲一個星期,就會有白紋伊蚊。」大至水渠、水桶,小至地窪、沙井蓋上的匙孔,能儲水的,都能成為蚊子的家。要擊退白紋伊蚊,市民要清理積水,尤其注意一些較細小的容器,不要等太陽自然曬亁。
房屋署昨到其中一個蚊患重災區上水彩園邨進行滅蚊工作,向草叢噴滅蚊油及滅蚊噴霧。
房屋署高級房屋事務經理鄺鄺碧雲表示,房屋署依照食環署的指引制訂滅蚊周記,定期進行滅蚊工作,在有可能積水的地方噴滅蚊油。他們亦會和食環署合作滅蚊。該署在全港屋邨設置160多部滅蚊器。若居民積存污水而導致蚊患,違例租戶會被扣五分。
最新誘蚊產卵器分區指數
上水:68.5%
大埔:61.8%
元崗:45.8%
葵涌:25.0%
屯門北:24.6%
旺角:24.1%
荔景:20.4%
柴灣西:19.2%
西環:18.9%
屯門南:16.4%
中環、上環及西營盤:9.4%
青衣:8.9%
資料來源:食環署
官僚作風
控物業管理人程序冗長
有消息表示,近期蚊患黑點眾多,但部份屬其他部門如房屋署或外判予物業管理公司所管理,食物環境衞生署已提醒有關部門加強滅蚊,但有人「懶懶閒」,早前鑽石山的蚊患指數破紀錄高達70%後,政府召開跨部門會議,有部門代表對滅蚊仍表示「會返去再研究」,需要主持會議的食物及衞生局常任秘書長孔郭惠清下令:「快啲做,唔好諗。」
現時每逢蚊患指數達20%的警戒水平,當區食環署人員便會召開跨部門工作小組會議,提醒各部門加強防蚊。
要等兩至三個月
另外,消息指,現時就蚊患檢控物業管理人程序及時間長,食環署由發出傳票至上法庭審理,要等兩至三個月;該署在蚊患現場收集蚊蟲等樣本後,還需化驗,證實是可引致蚊患的蚊蟲,才能令對方入罪。曾有地盤管理人聘請大學教授,證明地盤水潭內的生物並非蚊蟲來抗辯,但若地盤被檢控次數太多,便不能參與政府的投標。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