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只要偷渡客輕輕碰及邊界的圍網,自動感應系統就會追蹤受干擾的位置,偷渡客在五公里範圍內,全在攝錄鏡頭的監察下無所遁形。」自警方在邊界裝設新圍網監察系統,取代靠肉眼在邊界碉堡監察堵截偷渡客後,警員毋須再在野外扮樹人暴曬埋伏監視,而透過文錦渡三合一指揮中心的監察系統,只要發現有偷渡客,警員在三分鐘內便可趕至現場。
邊界圍網範圍包括落馬洲、文錦渡及羅湖全長35公里,原由各分區警署各自監察,02年4月警方為圍網進行更新,主網由3.5米高的強化網組成,網孔小難攀爬,也不易剪爛,網身裝有感應器、光纖、網頂裝有影像監察系統及射燈。新圍網監察系統在三個分區警署運作五年後,今年4月集中在文錦渡三合一指揮中心運作,三個分區各派兩名警員,透過閉路電視操作六台監察系統,並與駕駛警車或騎單車在邊界巡邏的警員保持聯絡。
經常帶隊巡邏的署理督察陳劍明表示,圍網一有異動,裝在網頂的攝錄鏡頭就會自動拍攝追蹤,試過一次深夜五名偷渡客冒雨經過圍網被察覺,五人跳崖躲於草叢,以為可以逃脫,但很快他們便被可探測五公里範圍的監察鏡頭確定匿藏位置及被擒,較以前要埋伏監視數小時及花時間追捕,效果好得多;而一盞要戴上夜視鏡才看到光的龍燈,有助警員夜間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