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星期翻開報章港聞版,發覺城中的熱話都不外乎九龍皇帝曾灶財離世、民間組織如何捍衞面對清拆的皇后碼頭等。
這兩件事之所以被大事報道及渲染,全因它們都屬於我們香港人的集體回憶一部份,而集體回憶最近亦出現在體育版,90年代本地球壇班霸的東方將會重返甲組,相信會勾起不少球迷對本地足球盛世時期的懷念。其實,早前已盛傳東方將重返甲組,但計劃由擱置到重生,主要原因相信是最初組軍欠足夠本地球員。
近年,本地球員買少見少,能夠冒起的年輕球員相當缺乏,以往的球隊引入外援或者國援,希望借此提升本地球員的質素,令到雙方的作用變成同等的重要。
東方王朝=青訓
不過,球市由盛轉衰後,本地球員的基本薪酬成最大犧牲品,雖然他們的技術絕不下於外來引入的球員,但薪金卻是較低的一群,回想90年代時,一線球員薪酬與外援看齊,同時有獎金鼓勵。現時卻本末倒置,球員的基本人工低於水平,即使間中獲得贏波獎金作幫補也實非良策。
講起東方,與麗新的關係密切,那時的麗新青年軍更可說是橫掃球壇,後來就成為了東方王朝的骨幹成員,這解釋了羅馬非一天能建造,背後其實是靠年輕球員10年時間培訓所支撐而成。
丘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