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由於美國按揭拖欠情況持續惡化,評級機構惠譽國際宣佈調低合共24億美元(約187.2億港元)次級按揭債券的信貸評級。
這場風暴亦進一步吹襲至歐洲金融市場,德國貸款機構IKB投資美國次按市場失利,損失恐高達48億美元(約374.4億港元)。除了德國政府出手挽救,德國銀行界亦集資約48億美元拯救IKB,惟IKB股價昨日繼續插水,一度滑落逾40%。
惠譽降次按債券評級
繼穆廸和標準普爾6月調低次按證券的信貸評級後,第三大評級機構惠譽亦終跟隨降低次按債券評級。受影響的37批次按債券共值24億美元,該等債券於05至06年間完成發行。
惠譽表示,根據次按債券初期表現推測債券的整體虧損,加上以浮息申請樓按的借款人的還款能力成疑,故調低該等債券評級,並會在未來兩周完成更多債券評級審核。
歐洲部份金融機構也成為受害者。消息人士透露,專門向中小型公司放款的德國IKB工業銀行,在美國次按市場的投資多達240億美元,並可能為此損失當中的五分之一,相當於約48億美元。
IKB剛於周一撤換行政總裁,並預警今年度盈利預測恐無法兌現,但之前一直沒有詳細披露在美國次按市場的投資。
德政府夥業界救IKB
為免IKB倒下造成金融災難,德國政府持有的KfW和商業銀行界齊齊出手襄助,成立一個35億歐元(約48億美元)的拯救基金,KfW會提供當中70%資金,餘下30%由民營銀行和公營銀行各佔一半,當中包括德意志銀行和德國商業銀行。
此外,KfW亦會提供逾80億歐元的備用信貸外,相當於IKB市值的5倍。
這是美國爆發次按危機以來,歐洲金融機構受牽連最大的一次事件,投資者擔心其他歐洲銀行亦會受影響。不過,德國央行行長韋伯試圖向市場派定心丸,指德國銀行業在美國次按市場的投資風險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