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金眺望:奠 - 方卓如

國金眺望:奠 - 方卓如

梅鐸成功收購道瓊斯,將《華爾街日報》收歸己有。報紙的出版人GordonCrovitz,寫了一篇給讀者的信。這封信,一半是訃文,一半是警告。一篇文章達到兩種目的,《華爾街日報》果然有兩道散手。
作為《華報》的班底,老細換人,無論是哪一位,都會令報紙員工上下擔心。報紙始終並非一盤純潔生意,是輿論化身。失驚無神有一位大財主從天而降,目的何在必會引起一陣恐慌。不管是梅鐸又或者蘭鐸菊鐸,一定會叫人疑慮編輯獨立受損,只不過因為梅鐸名聲太響,而且過往紀錄有問題。但正因為這次買賣雙方都是大名鼎鼎,全世界都昅實事態發展,《華報》反而得已受到社會壓力保障。因此,Crovitz的訃文並非為《華報》之死而掉念,只不過為家族辦報逐漸衰落而落淚。
但人民是善忘,社會壓力並不可靠。Crovitz每日面對千千萬萬高尚人士,自然知道這班才俊是利益掛帥。所以,訃文之後連隨加上一封警告信,先小人後君子,叫梅鐸不要亂來。一切干預《華報》的行為,其實是傷害梅鐸自己的商業利益。Crovitz用婉轉的方法,為員工發言,叫新老細睇路,是非常有guts。
整件買賣,最聰明的,其實是Bancroft家族那班二世祖。報紙作為輿論先鋒意見領袖的日子經已過去,每個人都可以在網上發表意見,質素未必比日日填版的職員寫手差。今日投資者所接觸的分析資訊,四方八面,而且是直達源頭,毋須靠報紙二手過濾。既然有傳媒大亨願意送上門,高價收購,除了仁義道德捍衞祖業之外,根本沒有其他商業理由反對收購。況且梅鐸雖然貴為澳洲人,但從來沒有人懷疑過這次收購帶有任何政治目的。只要《華報》上下員工拋開神聖的使命感,認清傳媒其實不過是一份有良心的工,應該叫Crovitz同梅鐸坐低,傾傾未來薪酬待遇最實際。訃文未有寫的,其實是向報紙過去的歷史任務致哀。
方卓如網址: http://fongcheukyu.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