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搞得風聲鶴唳的Sarbanes-Oxley,不經不覺已有五年歷史。《經濟學人》、《金融時報》等等權威報刊,紛紛作出評論。Sox是過去幾年紐約金融中心地位受動搖的罪魁禍首,不單只嚇退不少潛在上市的公司,而且叫上市公司自行除牌,以免受Sox荼毒。而為着服侍Sox404額外付出的費用,直情蠶食了不少企業盈利。有份搞Sox出來的前國會議員MichaelOxley,說:「如果讓我重頭開始,我未必會沿用現在的版本。」似乎連始作俑者都覺得Sox太辣。
Sox是因為Enron﹑Worldcom這類企業會計醜聞而面世。自從Sox出籠,美國的確未見過類似轟動的企業造數個案。反而,香港未有Sox這類強力法例,還有像海域這類賬目事件。似乎,Sox有效。
Sox咁長,邊一截最好?Sox404惡名遠播,令企業嗌救命,肥了會計師樓。要企業搞內部監控,又要外聘會計師樓驗明正身,那筆使費以及內部員工配合的時間,幾可等如一間小型公司全年營業額。Sox是因為會計師樓解體而出現的產物,但Sox反而令其他仍然在世的會計師樓得以開拓生意,同伴之死為其他人帶來幸福,總算是死得有價值。本應是加強對付會計師樓,反而讓它們多賺,MichaelOxley難怪說若有機會必會改寫。
其實Sox最大威力,是要CEO、CFO簽名作實,將來賬目上有甚麼冬瓜豆腐要拉人封艇。真正的問責制,永遠叫人小心謹慎。美國公司業務遍佈世界各地,要確保賬目均真冇問題,談何容易。CFO自己都要安裝好內部控制,以免自己惹禍上身。純粹Sox404可能是門面工夫,但另加畫押上身,404即時變成CFO的護身符。如果要數Sox的威力之源,就是讓SEC有武器在手,可以有本事拉CEO﹑CFO坐監。
香港未有出動Sox的層次,只不過用guidelines、bestpractice、rules等等左拼右湊。將來會否提升至law的階段,全看會否有害群之馬累街坊。香港奪去紐約成為國企上市之地,得來不易。千萬不要讓一些四五六線上市公司,弄壞了一鍋有生之年都吃不完的粥。
方卓如網址: http://fongcheukyu.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