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傾幼稚病 - 李怡

左傾幼稚病 - 李怡

在中國大陸政治掛帥時代,無論內地或香港老左,用流行的政治名詞術語給子女改名的,其實都是比較基層的群眾,這些人多是患有「左傾幼稚病」的人,憑着所謂「樸素的無產階級感情」,響應中央的政治運動,並沿用到自己的生活上去。較高層的「領導」,無論在大陸還是在香港,比較少給子女取這類政治名字。
話說我當時一個同事的哥哥,也就是齊放、爭鳴的爸爸,是在一家左報當排字工人。這類人通常左得可愛,也左得無知。五十年代初,我跟一個團到廣州去看「蘇聯展覽會」,同團就有這類左兮兮的人。記得那天晚上到了住處,已很晚了,吃飯時那些飯都又冷又硬,一位同行的老左捧着飯碗居然滿懷熱情地說:「祖國的飯真是香呀!」我心想,祖國的米因為用糙米,也許是比較「香」,但不是又冷又硬的這一頓呀!
類似的事情很多,這些基層老左對什麼事情都有先入為主的「感情」,永遠相信黨中央是偉大、光榮、正確的。那時掛新華社之名的港澳工委(中共港澳工作委員會),最經常做的工作就是到各個中資機構或左派的工會、學校作報告。對於左派職工來說,港澳工委就代表黨中央,代表永遠正確,大陸政治運動頻繁時期,往往昨天否定前天,今天又否定昨天。一時劉少奇是國家主席,一時又變成叛徒、內奸、工賊,一時林彪是毛主席指定的接班人,一時又變成林賊。港澳工委到各機構作報告,就是要扭轉基層職工的思想。其實,要扭轉並不困難,反正老左職工早有先入為主的看法:新華社來人講的話都是對的。不過,來人總有一些從上頭傳達下來的自圓其說的說詞。聽報告,永遠是老左生活中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