儍B當道 - 李純恩

儍B當道 - 李純恩

曾灶財一死,全香港印刷媒體但凡有報道的,都用「皇帝駕崩」這個標題。
有北京來客看了不明白,跟我打聽究竟,我將曾灶財的行徑大略說了一遍。北京來客聽完,一拍大腿:「嗐,不就是個神經病嘛!」
「對,是個神經病。」我同意。
許多年前我認識一對心理醫生夫婦,各自在一幢大廈樓上樓下開了兩個診所。他們在診所裏,經常接待「皇室人員」,有的說自己是「皇帝」,有的說自己是「公主」「王子」。最熱鬧的一天,一個上午,樓上樓下各來一個「皇帝」,盛況空前。
曾灶財死了,傳媒大肆用「皇帝駕崩」來報道,無意中也算是了了這個老頭子的遺願,生前瘋瘋癲癲,死後終於得了「謚封」。老頭子若泉下有知,也心滿意足,含笑了。
這是一個重名而不重實質的世界,好人要出名,壞人要出名,瘋人也要出名,就像我的心理醫生朋友診所所見,香港的「皇室人員」,何止曾灶財一個,卧虎藏龍,不知幾多。但就是因為曾灶財出名了,才有傳媒隆而重之的「謚封」。假如早二三十年,曾灶財有條件去看心理醫生,又給看好了,那今天他就沒有這一份待遇了。傳媒之所以封他這個「謚號」,稱他為「駕崩」,老實說並無尊重之心,不過是借題發揮,戲謔之中,也是對現實社會狀況的宣洩,就如大陸網民的許多網上創作一樣,「九龍皇帝駕崩」,其實是香港傳媒的一次集體「惡搞」。如果因此有人覺得「呀,原來曾灶財是個寶!」那是你腦子有毛病。
由於膚淺,曾灶財的字也被捧為寶物,連歐美的傳媒也因此上當,大肆吹捧起來。香港人便覺得了不起了,「墨寶」長,「書法」短了。其實說那是「墨寶」也算了,他真是用墨來寫的,你儘管可以將之當寶。但「書法」就休提了。「書法」不是拿枝毛筆就寫得出來的,事關中國文化和審美觀,洋鬼子不識字可以胡說,你是中國人就不要亂講。當一個城市人人捧着曾灶財的字以為在欣賞「中國書法」,這個城市就儍B當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