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的感覺 - 李樹昇

暑假的感覺 - 李樹昇

暑假開始了半個月,但我仍然沒太多暑假的感覺。
看看周圍的學生每天如何度過?大部分是往補習社補習的、回學校補課的、參加遊學團增廣見聞或增進外語能力的,甚至為了入學試跑去學琴學舞蹈。時間表編得比平時更密麻麻,玩樂好像已不是暑假的同義詞了,在我看來的確有點遺憾。
有時候跟朋友聊天,話題往往圍繞着兒時玩樂的情景,呆呆笨笨的趣事,尷尬討厭的意外等等,不會提及補習班、純數、生物科的。為了在暑假要去什麼地方旅行、宿營,小小的腦袋也需要很大的立體思考能力,掌握陌生環境的信心;這都是很好而且很重要的學習過程,亦構成孩子將來可以獨立生活的能力。
我朋友的心理學碩士論文是探討「小孩為何需要遊戲」,這種題目在香港發表的話相信會被訕笑。只是成年人自己都整天想着玩樂,為何會認為小孩想玩是罪惡?畢竟暑假是讀書時才有的特定時段,亦同時代表着一個人的青春軌跡。青春,何故我們不多珍惜?
現在流行「集體回憶」,大家彷彿十分珍重回憶這回事,是由於「個人回憶」變得少之又少,所以要靠集體回憶來證明自己曾經存在嗎?我們真的這麼可悲嗎?香港有九年免費教育,即是最基本會有九個暑假,盡力利用這些機會創造美好的回憶,成年以後的人生也許會更豐富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