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電影大師<br>英瑪褒曼逝世

悲情電影大師
英瑪褒曼逝世

被譽為當代最富影響力的電影藝術家之一、瑞典電影大師英瑪褒曼(IngmarBergman),昨日於瑞典家中病逝,享年89歲。英瑪褒曼一生攝製的電影數量驚人,獲獎無數,其探討死亡、道德、信仰為題材的作品,悲觀而詩意的風格,影響了無數後人。

英瑪褒曼窮半生以電影探討死亡,在其傑作《第七封印》(TheSeventhSeal)中武士與死神對弈的一幕,被視為銀幕經典,然而到頭來他也逃不過死神之約。英瑪逝世的消息,由其導演女兒EvaBergman向瑞典新聞社證實,報道指英瑪在其瑞典福勒的家中逝世,惟死因及時間均未有即時公佈。英瑪褒曼基金主席AstridSoderberghWidding發表悼詞,他說︰「這是對瑞典不能想像的損失,對世界來說則更甚。」

29歲出道作品半百

英瑪一生傳奇,他26歲便撰寫第一個劇本,29歲便當上導演,才情過人的他成為了瑞典電影的代名詞。英瑪生於1918年瑞典烏普薩拉一個宗教家庭,早年受戲劇訓練,後來開始撰寫電影劇本,他44年所寫的劇本被導演AlfSjoberg拍《狂亂》(Frenzy),其後英瑪親自執導筒,於1946年執導處女作《危機》(Crisis),畢生共拍了超過50齣電影,以及多齣舞台劇及電視劇,晚年仍致力創作,產量相當驚人(詳見附表)。
英瑪名震影壇,在於其作品中對生與死的思考。他認為藝術與信仰割離便失去了創作的基本動力,但當存在主義流行歐陸之際,他又反過來成為電影界的存在主義代言人,質疑上帝的存在,揭穿人生的假面,刻劃內心的沉默,給人看到無止境的哭泣與呢喃,樹立了獨特的個人風格。

瑞典國寶憤怒流亡

英瑪被備影迷愛戴,瑞典更視之為國寶,但70年代他被指逃稅,事件幾乎斷送了他的事業。76年當英瑪在瑞典皇家劇場排戲時,被警察以涉嫌逃稅之名拘捕,當時英瑪被盤問多個小時,令他精神崩潰,後來要在醫院療養個多月。事件當年掀起極大風波,雖然後來英瑪洗脫控罪,但他對瑞典政府失望,決定搬到德國生活及創作,直至85年才返回瑞典。
英瑪一生共經歷過五段婚姻,並養有9名子女,其中一名是與9度合作的愛將挪威女演員LivUllmann所生。

人物誌:電影女人繫一生

1918年:生於瑞典烏普薩拉

1943年:與首任妻子ElseFisher結婚,兩年後離婚

1946年:首次執導電影《危機》

1955年:《夏夜的微笑》在康城影展中獲最佳詩意幽默大獎

1956年:以35天完成《第七封印》,更於康城影展中獲得評審特別大獎

1957年:編導電影《野草莓》獲柏林影展金熊獎

1960年:憑《處女之泉》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1961年:憑《對鏡猜謎》再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1971年:獲頒發奧斯卡IrvingG.Thalberg紀念大獎與第5任妻子IngridvonRosen結婚,兩人於1995年離婚

1972年:憑《哭泣與低語》獲奧斯卡最佳攝影

1982年:憑《芬妮與阿歷山大》連奪奧斯卡四獎,包括最佳外語片、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及最佳服裝設計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英瑪與挪威女演員LivUllmann因拍戲互生情愫。

活地膜拜仿拍

英瑪褒曼的電影影響深遠,俄羅斯已故導演塔可夫斯基(AndreiTarkovsky)、美國已故導演羅拔艾特曼(RobertAltman)及活地阿倫(WoodyAllen)從不掩飾他們對英瑪的崇拜。活地不少描寫兩性及婚姻關係的電影,均受英瑪影響,他82年的《仲夏夜綺夢》(MidsummerNight'sSexComedy)幾乎翻拍自英瑪《夏夜的微笑》。
百老匯電影中心負責人麥聖希表示英瑪的作品正好代表着歐洲電影的黃金時代,其作品對哲理及男女間感情的刻劃細膩,當中對《第七封印》的印象最為深刻,他說:「《第》片以死亡為題材,將抽象嘅話題具體地表現出嚟,電影嘅反思性甚高。」

活地阿倫視英瑪褒曼為偶像,作品深受對方影響。

英瑪褒曼歷年作品表

年份:1946
作品:《危機》(Crisis)、《ItRainsonOurLove》

年份:1947
作品:《AShiptoIndia》

年份:1948
作品:《MusicinDarkness》、《PortofCall》

年份:1949
作品:《Prison》、《Thirst/ThreeStrangeLoves》

年份:1950
作品:《ThisCan'tHappenHere》、《ToJoy》

年份:1951
作品:《SummerInterlude》

年份:1952
作品:《SecretsofWomen》

年份:1953
作品:《赤裸的夜》(TheNakedNight)、《與蒙妮卡的夏天》(SummerwithMonika)

年份:1954
作品:《ALessoninLove》

年份:1955
作品:《Dreams》、《夏夜的微笑》(SmilesofaSummerNight)

年份:1957
作品:《第七封印》(TheSeventhSeal)、《野草莓》(WildStrawberries)

年份:1958
作品:《TheMagician/TheFace》、《BrinkofLife》

年份:1960
作品:《TheDevil'sEye》、《處女之泉》(TheVirginSpring)

年份:1961
作品:《對鏡猜謎》(ThroughaGlassDarkly)

年份:1962
作品:《冬日之光》(WinterLight)

年份:1963
作品:《沉默》(TheSilence)

年份:1964
作品:《AllTheseWomen》

年份:1966
作品:《假面》(Persona)

年份:1967
作品:《狼之時刻》(HouroftheWolf)

年份:1968
作品:《羞恥》(Shame)

年份:1969
作品:《ThePassionofAnna》

年份:1971
作品:《TheTouch》

年份:1973
作品:《哭泣與低語》(CriesandWhispers)、《婚姻暗流》(ScenesfromaMarriage)

年份:1975
作品:《TheMagicFlute》

年份:1976
作品:《FacetoFace》

年份:1977
作品:《TheSerpent'sEgg》

年份:1978
作品:《秋日鳴奏曲》(AutumnSonata)

年份:1980
作品:《FromtheLifeoftheMarionettes》

年份:1982
作品:《芬妮與阿歷山大》(FannyandAlexander)

年份:1984
作品:《AftertheRehearsal》

年份:2003
作品:《夕陽舞曲》(Saraband)(電視)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哭泣與低語》

《芬妮與阿歷山大》

1955年
《夏夜的微笑》(SmilesofaSummerNight)

1957年
《第七封印》(TheSeventhSeal)

1957年
《野草莓》(WildStrawber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