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每日閱讀和書寫的繁體字,突然「人間蒸發」,都變了簡體字,你會有怎樣的感覺?茫然?無動於衷?或逆來順受?自聯合國明年起擬取消使用繁體字、只保留簡體字的消息在去年3月開始在兩岸三地傳出後,隨即引起港台學者、文人和民眾陷入一片恐慌,為捍衞繁體字,紛紛捲入一場「繁簡之爭」,更有人在網上發動簽名運動,反對聯合國的舉措,至今並錄得逾38萬個簽名,但原來,這一切一切,都不過是一場美麗的誤會。
聯合國秘書長副發言人MarieOkabe接受本報記者查詢時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71年成為聯合國成員後,官方文件(中文版)已正式採用簡體字,根本就不存在取消繁體字的問題。簡體字一直在華人社會使用,聯合國是順應趨勢。而記者登入聯合國網站,首頁亦顯示六種語言的選擇,中文簡體為其一。
內地學者文章掀出「鬧劇」
這場「鬧劇」的始作俑者是一名內地學者──中國社科院前教授、現為國家語委諮詢委員會委員的陳章太,他在接受本報記者電話採訪時,透露事件的來龍去脈。去年3月,有來自美國的朋友,在網上傳給他一份名為《2005年世界主要語種、分佈和應用力調查報告》,而他從該報告中獲悉聯合國擬取消繁體字的信息,繼而發表言論,引起海外華人的關注。據他的分析,該份報告是聯合國其中一個機構發出的,但他亦不諱言,還未核實有關材料。
「沒有必要(在這問題上)更多的爭論,繁體字和簡體字不是完全對立的兩個漢字系統」,簡體字是從繁體字而來,「內地使用簡體字超過半個世紀,要改變是不可能;但如果要港澳台馬上使用簡體字也是不現實,不可能的,文字使用要根據社會需要。」他強調,發表文章的目的是想說明漢語在國際社會越來越重要,簡體字在國際應用越來越多,萬萬沒想到事情鬧得那麼大!他希望事件能告一段落。
網上38萬人簽名反「棄繁」
因為陳章太的一番言論,移居加拿大的台灣人JenniferPing(邴宣文)隨後在網上發起了反對聯合國2008年廢除繁體字的網上簽名活動,簽名已超過38萬個。據悉,今年24歲、曾在台灣讀小學的她,儘管在加國學校讀的都是簡體字的教科書,但她一直覺得「中文(繁體字)美」,因此誓要捍衞它。其後,她發現「繁簡之爭」原來是一場誤會後,並在網上作聲明,但並沒有阻擋群情洶湧的網友們,簽名運動如雪球般越滾越大,至今仍成為許多港、台學者爭論的焦點。
本報記者
中文字繁簡體小知識
繁體字使用者:香港、台灣、澳門及北美華人圈,約3,000多萬人。
簡體字使用者:大陸、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的華人社區,逾13億人。
大陸繁轉簡歷史:為了方便民眾學習及應用文字,中共在1949年建政後,就開始漢字簡化的研究工作。1952年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成立以後,開始草擬漢字簡化方案。國務院並於1956年通過有關方案,逐步簡化漢字,其間經歷多次簡化方案。但繁體字並無因此銷聲匿迹,民間仍有採用。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兩岸招牌用字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