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姓名「廖齊放」 - 李怡

政治姓名「廖齊放」 - 李怡

也許是文章寫得多的關係,常有朋友要我給他們的未生嬰兒起名。這是難倒我的一件事。不應承不大好,應承了又真的不知從何着手。通常我會婉拒,但提出一些原則,一是不要用生僻的字;二是名字不要有諧音引起誤會或入學時被同學取笑,比如「采華」、「慕文」;三是不要標新立異,讓人驚艷,普普通通就好。
《說文解字》說:「名,命也。」俗語說:「唔怕生壞命,最怕改壞名。」在非常重「名」的中國傳統社會,取名其實也是重要的事。有人甚至認為起什麼名字,名字有多少筆劃,可以影響一個人的畢生運程。所以嬰兒出生,父母起名時往往要測八字,查生辰,問算命師,翻字典……,起名簡直比生小孩還要痛苦。
過去家門稍沾點書香的人家,往往把名字起作「希賢」、「希聖」、「敬堯」、「舜如」之類。而一般人家則愛把名字起作「得寶」、「喜旺」、「吉祥」、「有福」、「有祿」等等。民間又有「賤物易養」的迷信,惟恐孩子養不大,於是會起一個小名如「蓆包」(即「裹屍」)、「屎妹」或阿貓、阿狗。劉備的兒子劉禪小名「阿斗」,大約也是此意。
中共建政後,大量出現的是政治名字,如「解放」、「新華」、「衞國」、「國慶」,甚至「抗美」、「援朝」都有。
最好笑是那時我有一個同事的哥哥,是一個左得可愛的人。他生了一對龍鳳胞,當時內地大張旗鼓宣傳「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他於是給雙胞胎起名「齊放」、「爭鳴」。偏偏他姓「廖」,於是我們都說沒有人敢當孩子的保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