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豆漿 - 程步奎(詩人學者)

鹹豆漿 - 程步奎(詩人學者)

香港人喝豆漿(亦稱豆乳、豆奶)、吃豆腐花(亦稱豆腐腦),一般都加糖,入口甜絲絲的,柔膩滑潤。特別是在暑熱時節,喝杯冰豆漿,吃碗凍豆花,入口即化,清爽過於冰淇淋,幾分靈氣進入內腑,讓人想起蘇東坡在《前赤壁賦》裏說的,「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是一大享受。
華北人喝豆漿,吃豆腐腦,一般也加糖,至少我熟知的山東、河北一帶如此,可是長江流域卻有不同吃法,加醬油、麻油,甚至加醋,加辣油,還加佐料,蝦皮、蔥花、紫菜、榨菜末、碎油條,形形色色,不一而足。好在豆漿與豆腦都是平民化的大眾食品,尚未遭到美食家的炒作,不然的話,過個幾年,也會有人開個武大郎炊餅專門店,或潘金蓮豆花精品美食坊,讓我們喝XO白蘭地煙燻鮑魚粒豆腐花,或是鵪鶉黃金甲(即膽固醇最高的蛋黃)排翅豆漿。誰知道呢,這年頭人人瘋狂追求創意,說不定真有人,看到我這裏信口雌黃就當了真,把豆漿與豆花提升到美食創意藝術的境界,開創豆花美食連鎖跨國公司。不過,我們有言在先,創意是我的,白紙黑字,立此存照,專利權歸我,請勿染指豆漿與豆花這片亁淨天地。
說到五味雜陳的鹹豆漿,最好喝的在台灣。以我熟悉的台北而言,永和頂溪一帶不必說,市中心也有好幾家極為出色的豆漿店,如仁愛路近敦化南路有一家,復興南路近信義路一家,三軍總醫院附近巷弄一家,以及延吉街近忠孝東路一家,豆漿都稠膩得讓人聯想到杜甫晚年的律詩,想到米芾的書法,想到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一碗鹹漿上來,灑上半匙辣油,調羮翻動幾下,看豆漿逐漸凝聚起來,好像清澈的澄潭逐漸結冰,卻是熱騰騰的,更像北海道溫泉池泊落雪時的情景,令人神往。碗中熱氣濛濛,喝上幾口,覺得頭頂也汗氣濛濛,五臟六腑也有一股暖流通過,熨得平平順順的,喝鹹豆漿,得放辣油,而且不只是三兩滴,得放上半匙才過癮。尤其是大清早,那半匙辣油溶在豆漿裏的作用,絕對有提神補氣之效,讓你的平旦之氣(孟子的說法)有所提升。香港人流行的說法,則是「排毒養顏」,驅除昨天仍然殘餘在體內的煩憂惡氣。
中國大陸的鹹豆花不錯,但鹹豆漿則難以入口,真是可以淡得出貓頭鷹來。我走南闖北,還沒喝到一家鹹豆漿是像樣的,必也正名,應當叫做「鹹豆水」,以免侮辱了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豆漿。亂曰:君赴大陸旅遊兮,千祈勿飲鹹豆水;君赴台灣觀光兮,切記喝口鹹豆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