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在北京接受了兩份雜誌訪問。正常情況,訪問不能當訪問,會悶死;只能當作與朋友聊天,就算是個陌生朋友,總有一些話題可以引起共鳴。
兩人之中,其一為資深著名雜誌具江湖地位編輯,老朋友。另一位才從學校出來,十分嫩。不論新舊,聊天下來,對時裝界都得着相同印象,共通點是「虛」。
北方人直率,北京具文化修養,從他們觀點得到一絲印證;時裝圈這環浮華世界鏡花水月,本來便是這個生涯的精華,精在於虛。不過,虛不一定假。虛在於一切為美麗,為奢華,為個人崇拜,為報刊花邊八卦新聞樹立文章。走進這個充滿漂亮面孔華衣美服錦酒美食的世界,不容易隨便走出去;新人樂於眼花撩亂,舊人害怕離開那個水晶場面,街外盡是空酒瓶老鼠與冷清。在香港,一般時裝媒體只是被公關公司牽着鼻子走的牛,從來未聽過有記者或編輯在訪問途中評論,「閣下所屬這個時裝圈好,虛!一張張面孔都假得叫人窒息,每個熱情擁抱的招呼,腦後都長着眼睛掃射場內又出現了那些面孔?主要是比面前還在高溫擁抱的面孔名氣更大,這期更紅,旋即過檔以更熱情的勁道去熊抱,當然還需一大夥Paparazzi攝影記者在附近,見不了報多浪費?」
是香港的記者本來便虛還是他們看盡千帆無動於衷,那片真只留在心;不似才接觸時尚界十多年,而國際大師級品牌更不超過五、七年的國內媒體仍擁有一份率真骨氣。或者看多了,暗笑多了,像一名老妓回憶感受;一個髒,兩個髒,個個都髒……然後對髒的意義便浮白了,甘之如飴,外邊的太陽太光太白太亁淨,還是不要走出去的好。又或者世界都一樣,外邊內邊都同樣髒,只是程度不同,染污位置分佈有異。
前時看別人寫巴黎看Show坐FrontRow(人人急於爭生爭死坐的第一排位子),想起今天亞洲市場之大公關堂皇地請來眾多黃皮膚面孔,相比多年前眼見香港著名作家在巴黎看Show被拒進入的世代,兩個世界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