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搶救正體漢字」

台灣「搶救正體漢字」

自去年3月傳出聯合國準備取消繁體字的消息後,中港台政治、文化界等人士陸續從美學、文化等層面捍衞繁體字,當中最言詞激動的,要數前台北市長馬英九。其後,一群台灣文字學家,更發表「搶救正體漢字」的共同宣言,呼籲大陸恢復繁體字,並期望社會大眾一起聯署,向聯合國申請漢字為世界文化遺產。

無可取代

前台北市長馬英九:「每一個繁體字背後都有一個故事,不是簡體字可以取代。」「如果要廢除繁體字,我個人非常反對,國民黨會想盡辦法阻止,這不是政治考量,而是文化傳承的問題。」他還計劃向聯合國申請將繁體字列為人類共同文化遺產。

很有質感

中國學者于丹:「我從十幾歲開始就每天用繁體字記日記,我喜歡繁體字帶來的那種質感,我覺得文字是可以依賴和託付的,精緻生活已經很難尋覓了,但我們可以自己去營造。」而于丹對繁體字的認識,均來自古典文學或史籍作品。

被邊緣化

香港作家岑逸飛:「從文化及美學觀點而言,繁體字勝於簡體字,可以贏足幾條街,無可爭議;不懂繁體字,很難提升文學修養及進入中國文化堂奧。」「但繁體字正面臨邊緣化危機,簡體字的流通程度遠遠超越繁體字,這純粹是政治取向,與中國大陸的政經實力上升有關。」

將會消失

香港中大繙譯系主任方梓勳:「香港人對懷舊、古老、伴隨成長的事物,都好眷戀,繁體字可能會消失,就好似同一個好朋友saygoodbye咁,好唔捨得,情懷就像對皇后碼頭一樣。」「繁體字代表中國傳統,不可以放棄。但中國13億人口都在用簡體字,是大勢所趨,再過30、40年,繁體字可能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