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場放大鏡:炒賣殼股風險大增 - 歐陽風

股場放大鏡:炒賣殼股風險大增 - 歐陽風

近日頗多上市公司聲稱賣盤或者賣殼,從事家電生產嘅百靈達(2326)日前復牌,宣佈大股東擬將部份或全部股份轉售予一名潛在買家,而潛在買家已將定金存放於信託付出代理人。呢間公司上月剛公佈業績轉虧為盈,賺1300多萬元,同一時間,其股價已由兩個多月前的0.70元,升至昨最高7.97元,市值增至17多億元,一話賣盤,真係「聲價十倍」?

殼價已嚴重偏高

賣盤之後,新買家係乜底細當然最重要,但對於無乜內線消息嘅散戶而言,跟炒其實係一場賭博。急升前百靈達市值僅1億多元,要吸引買家唔難,不過炒至現價,投資者若在市場買貨,便要冒險以10多億元溢價,博新大股東有優質項目注入上市公司,呢10多億溢價,同賭翔龍基金(820)班芬佬會幫散戶賺硬5成,其實分別唔大。同類個案係工業股仔旺城(2389),公佈擬賣盤後成1個月都未有消息,其間股價卻已升咗兩倍幾,都唔知仲有無下文。
比起以上公司話到明賣殼,華園(2349)的變相賣殼行動就含蓄得多。集團月前向中國水務(855)以總代價2億元,收購其持有的沙棘業務,或稱高原聖果。華園按每股0.15元配發1.33億股新股予中國水務,用以支付10%的代價,其餘透過發行CB支付,行使價都係0.15元,比現價折讓超過9成。
中國水務在配股後持有華園約19.4%,若CB悉數行使,將可換取華園已擴大後發行股本68.44%,華園變相賣殼予中國水務,而中國水務則透過華園分拆其沙棘業務。周二華園原大股東之一以1.33元配售8700萬股,在CB行使前偷步套現,看來是鋪路逐步淡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