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證監會公佈一項研究,在本港、英國及美國市場三地有買賣的本港公司股票及期權,其交投以香港最為活躍。不過,本港買賣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活躍程度則不及歐美。截至去年12月底,同時在三個市場買賣的股票共有53隻,其中35隻H股及紅籌股,餘下為非內地恒指成份股。
研究指本港股票及期權交易於06年的活躍程度,繼續領先英國及美國。研究涉及的53隻股票中,本港佔三個市場總成交額55%,英國及美國分別佔38%及7%。若撇除英國市場表現最活躍的滙豐控股(005),餘下52隻股票在本港的成交額佔三個市場總成交額82%。而滙控的交易在本港、英國及美國的成交額分別佔22%、75%及3%。
至於股票期權,本港佔總成交額至少75%。本港在股票及其期權的買賣佔市場份額,近年一直維持穩定,其中本港在滙控期權買賣的市場份額增長尤其顯著,主因股票期權在本港是繼期指後,交投最活躍的衍生產品,佔本港衍生產品交易總數42%。
ETF不及歐美活躍
ETF在歐美等地則大受歡迎,在本港卻較遜色,或與在當地上市的相關ETF市值較大有關。去年底,恒生H股指數基金的ETF在本港市值2.46億美元,但在歐洲市值卻高達9.1億美元。美國擁有全球最大的ETF市場,佔全球總成交額75%,流通性相對較高,本港因要徵收印花稅導致交易成本較高。
證監會署理行政總裁張灼華表示,未來須進一步加深及擴闊ETF市場,以及減低交易成本,以加強本港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