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已響起蚊患誘發傳染病警號,食物環境衞生署本月份錄得7個地點的誘蚊產卵器分區指數,全部均超過20%的警戒線水平,其中鑽石山分區指數更高達70.9%,是2003年開始每月監察全港38個地點以來,錄得破紀錄的最高指數,顯示會傳染登革熱的白紋伊蚊已攻陷鑽石山,食環署呼籲市民做好防蚊措施。 記者:蔡建豪
食環署昨公佈本月7個地點的誘蚊產卵器分區指數,其中鑽石山指數高達70.9%,刷新03年有紀錄以來的新高,反映區內高達四分三的監察地點發現白紋伊蚊滋生活動。粉嶺及長沙灣僅次於鑽石山,分別錄得54.5%及41.4%的分區指數,跑馬地、九龍城北、尖沙嘴及灣仔北等地點的分區指數,均超越20%的警戒線水平。
少少水已足夠滋長
誘蚊產卵器分區指數在本月急增,食環署防治蟲鼠主任主管袁銘志表示,炎熱天氣及上月降雨量增加,是蚊子加速滋長的主要原因。天文台的雨量統計數據顯示,上月降雨量較一般情況高出30%,累積多處可供蚊子滋長的水體,「有少少水就夠」。加上本月多日氣溫維持在攝氏30度以上,溫度有利蚊子滋生。
袁銘志解釋,一隻雌性白紋伊蚊每次產卵逾60隻,每周可產卵數次,在積水等滋生環境配合下,一對白紋伊蚊在一個月間可繁殖一千對蚊子,急劇的生長速度可令分區指數在短時間內激增。食環署的巡查發現,部份明渠淤塞、器皿及沙井的匙洞積水,都是鑽石山區大量滋生蚊子的原因。
屋苑後山雜草叢生
處於鑽石山西北地帶的蒲崗村道、雙鳳街、毓華街及龍蟠街等,均是蚊患嚴重的地帶。區內屋苑龍蟠苑業主立案法團主席蔡六乘表示,屋苑背後山坡雜草叢生,前方又有尚未發展的大磡村空地,下雨天後容易儲存積水滋生蚊蟲,居民長久以來一直受到蚊患困擾。他指屋苑管理公司已擺放捕蚊器及噴灑蚊油,加強預防工作。區內大部份居民均對蚊患習以為常,均表示只有自己提高警覺。
由多個政策局和政府部門組成的防蚊患督導委員會昨日召開特別會議,協調採取策略性的滅蚊措施,食環署已加強巡查及檢控工作。
部份地區本月誘蚊產卵器分區指數
鑽石山
誘蚊產卵器分區指數:70.9%
粉嶺
誘蚊產卵器分區指數:54.5%
長沙灣
誘蚊產卵器分區指數:41.4%
跑馬地
誘蚊產卵器分區指數:36.4%
九龍城北
誘蚊產卵器分區指數:34%
尖沙嘴
誘蚊產卵器分區指數:28.1%
灣仔北
誘蚊產卵器分區指數:20.4%
註:誘蚊產卵器分區指數,是在指定地點,發現有病媒蚊幼蟲的誘蚊產卵器數目百分比,分區指數超逾20%代表超出警戒線
資料來源:食環署
風險提升
全球暖化致蚊患蔓延
鑽石山區本月份的誘蚊產卵器分區指數,刷新有紀錄以來新高。有環保組織指出,在全球暖化趨勢下,越高溫度越適宜蚊子等昆蟲生長,憂慮隨着每年酷熱的時間越來越長,登革熱等原來屬於熱帶地區的傳染病,或在本港等亞熱帶地區「落地生根」。
地球之友環境事務經理朱漢強表示,氣溫越高越有助蚊子等昆蟲滋長,氣溫每上升攝氏一度,藉蚊子作傳播媒介的登革熱、瘧疾及日本腦炎等傳染病,爆發的風險也會提升。他指登革熱等傳染病以往只會在熱帶地區出現,但近年本港及澳門等亞熱帶地區都錄得登革熱個案,反映全球暖化的不良影響已逐步浮現。
水體是蚊子滋生不可或缺的媒介,天文台估計,全球變暖令水的循環加劇,降雨量有上升趨勢,到本世紀末最後10年,香港的平均年雨量,將達到2430毫米,這更有利於蚊子滋生。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