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肚腩一族 女性較多<br>蘋果形身材患糖尿病機率高

大肚腩一族 女性較多
蘋果形身材患糖尿病機率高

【本報訊】「如果有一日我有咗大肚腩,你對我係咪意興闌珊?」中央肥胖不但影響儀容,「大肚腩」更大大增加患上高血壓及糖尿病風險。調查發現大肚腩並非「麻甩佬」專利,本港有多達42%受訪女性病人有大肚腩,屬於中央肥胖,比率較男性還高。專家指四、五十歲女性最容易「中年發福」,必須要「揀飲擇食」,盡量避免進食「甜嘢或肥嘢」。 記者:蔡志郁

一項名為國際中央肥胖檢查日(IDEA)的國際性醫學調查,2005年中於全球63個國家和地區,隨機篩選逾18萬名前往基層護理醫生診所就診的病人,了解中央肥胖的普遍性,以及中央肥胖與高血壓、二型糖尿病、血脂異常及吸煙等關係,其中逾95%的病人參與研究。本港有40名醫生參加計劃,成功招募二千名病人。
結果發現,本港女性的肥胖比率為28%,跟各地整體結果一樣。但腰圍超過31.5吋屬中央肥胖的女性比率高達42%;男性中央肥胖、即腰圍超過35.4吋的比率也有四成。

心臟病指數亦上升

若女性有中央肥胖,她們患上高血壓的機會較沒有「大肚腩」的病人多出3.3倍,患上糖尿病的機會更較沒有「大肚腩」的病人增加4倍。港大醫學院心臟內科學系講座教授劉柱柏警告,脂肪在人體內會產生荷爾蒙及其他因子,造成高三酸甘油酯、壞膽固醇過高、血糖上升、胰島素抗阻性等,引致二型糖尿病,心臟病指數亦隨之上升。
劉柱柏指出,調查發現本港女性在40歲至50歲期間出現「中年發福」的情況最普遍,而男性則在30歲至40歲。究其原因,他認為,主要受遺傳、社交以及運動習性等三大因素所影響,而女性在收經後,女性荷爾蒙分泌減少,相信也是造成部份女性中央肥胖的原因之一。
劉柱柏表示,肥胖人士可分為「蘋果形」和「啤梨形」兩種身材,前者屬中央肥胖,後者則肥在盆骨以下的地方,假如從健康角度出發,重要的並非人體脂肪的數量,而是脂肪的位置,因此「蘋果形」較「啤梨形」更危險。他因而建議市民自行量度自己的腰圍,假如男性超過35.4吋而女性超過31.5吋的話,便應注意中央肥胖問題,或徵詢醫生的意見。

中央肥胖患病風險

高血壓
男性:增3倍
女性:增3.3倍

糖尿病
男性:增2倍
女性:增4倍

心臟病
男性:增20%
女性:增1倍

註:數據與非中央肥胖人士比較
資料來源:港大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