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是中國害怕外國經濟侵略擾亂金融體系。時移勢易,今日中國有能力反收購。繼外投公司投資仍然潛水的黑石(Blackstone)之後,國家開發銀行入股巴克萊銀行。
據指這次交易的財務顧問是黑石。換言之,中國做了黑石股東之後,並不單止讓黑石可以借國企的身份進入中國市場,擇肥而噬,四出收購。着數的背後,黑石要協助中國外出收購戰略投資。財務顧問滿街都是,但以收購後要以增值為主題,投資銀行未夠私募基金本事。投資銀行教人收購合併,完成交易後飽食遠颺,拍拍屁股走人。之後是否磨合成功,又或者會否不慎買下檸檬,投資銀行是不管你死活。
但私募基金,買貨固然秤過度過,買後如何增值要想得通通透透。中國寧願叫黑石做財顧而非身邊團團轉的投資銀行,聰明絕頂。如果黑石還要幫中國政府效命,那麼手上仍然潛水的股票,可以理解為學費,能夠卸去不少投資失誤的壓力。
國發行入股,除了錢之外,巴克萊還有甚麼得着?零。國發行沒有任何甜頭可以擺上巴克萊的董事枱。外資入股內地銀行,錢之外還有經驗技術,讓大陸行家偷師。平保可以越升越有,背後的最大小股東亦有功勞。中國向外投資,毫無經驗輸出,巴克萊除了等錢收購荷蘭銀行而樂意引入亞洲國家級股東外,沒有其他誘因。這一次,黑石要計算入股後如何令新股東有回報,只需要計算巴荷合體,毋須要理會國發行有甚麼貢獻,非常容易。作為熱身,向中國這位最大小股東展現財顧能力,巴克萊正合朕意。
至於國發行是否可以賺盡,坐入董事局全面偷師,要看黑石的談判功力。換着是黑石自己的投資,毋須多講,一定要有董事席位。但中國政府成了前蘇聯的替死鬼,頂上為威脅世界和平的假想敵。要進入戰略投資例如銀行的董事局,會受到政客阻撓。賺錢先行,學習另計,會是中國未來向外投資的國策。
是否會大舉向外投資金融公司言之尚早。若成事實,其中一項好處是會加速金融市場開放。當全世界的大鱷自己都有份,還怕甚麼他們到自己老細的地方搞亂檔?
方卓如網址: http://fongcheukyu.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