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智能身份證晶片生銹

再有智能身份證晶片生銹

【本報訊】再有首批換領智能身份證的市民,因身份證晶片出現嚴重銹迹,不能憑證使用e-道過關。讀者鍾小姐向本報投訴,指其03年換領的身份證大半年前開始出現銹迹,入境處職員教她用擦膠擦走銹迹也不得要領。有學者表示,智能身份證設計雖精密,但裝嵌晶片時也有機會出現誤差,令晶片生銹失效。
從事零售業的鍾小姐,大半年前於機場利用e-道過關到內地洽商時,發現身份證晶片出現銹迹,多次把證插入閱讀機都未能過關。其後,一名入境處職員帶她到櫃枱辦理出境手續,並指「用擦膠可以擦走銹迹。」鍾小姐返港後嘗試用擦膠輕擦晶片,但未能擦走銹迹;數天後她再用身份證在機場使用e-道過關,閱讀機仍顯示「未能讀取資料」。

裝嵌時可能出誤差

「我問入境處職員點算,無一個知點做,淨係識叫我去換證。」每周都要到外地公幹的鍾小姐說,不能使用e-道過關十分不便;她一直把身份證放在銀包內,也從未濕水,希望入境處可免費替她換證。一名澳洲留學生上周向本報投訴,指其03年換取身份證的晶片出現銹迹,令他本月初不能用e-道過關返內地。
理工大學電子及資訊工程學系副教授李志光表示,接連有首批換證人士的身份證出現問題,可能是當年裝嵌工序出現問題,令晶片容易生銹。他說,智能身份證製造過程精密,但裝嵌時仍可能出現誤差,「造100萬張身份證,有10張、8張有問題唔出奇。」他又指,擦膠有機會損毀晶片表面,入境處職員不應教市民用擦膠擦走晶片上的銹迹。
入境處發言人回覆查詢時堅稱,不存在某批身份證晶片出現問題,重申市民若發現身份證受損,可到該處轄下五個人事登記辦事處申請補領;若證實是人為因素導致身份證受損,持證人需繳付33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