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開行入股巴克萊<br>最多涉千億 央企最大海外收購

國開行入股巴克萊
最多涉千億 央企最大海外收購

繼國家外滙投資公司以30億美元入股美國私募基金黑石集團後,另一中央級機構落實「走出去」,由財政部擁有的中國最大政策性銀行國家開發銀行,昨宣佈最多斥資98億歐元(1058.4億港元)入股巴克萊集團,成為中國機構收購海外企業股權歷來最大宗的收購。

【本報訊】隨着中國金融體系透過引入外資而成功股改,加上面對人民幣升值壓力的「洩洪」需要,坐擁大量外滙的國家金融機構,開始藉參股海外企業的「走出去」方式,帶動第二階段股改深化及優化投資的發展。

若成功購荷銀將佔7.7%

國開行昨日與巴克萊在北京簽署合作備忘錄,入股後者並一同參與收購荷蘭銀行;國開行首階段斥資22億歐元(237.6億元),認購巴克萊發行的2.01億股新股,相等於其現有股本3.1%權益;若巴克萊稍後成功併購荷銀,國開行將再斥資76億歐元(820.8億元),並持有合併後的巴克萊高達7.7%權益(假設巴克萊股東沒有行使回撥機制認購)。
交易仍待監管機構批准;根據協議,國開行可委派1名非執董代表加入巴克萊董事會,巴克萊亦將協助國開行商業化股改發展,並成為其資產管理的首選經理。
巴克萊剛修訂對荷蘭銀行的收購方案,每股作價提高約4.3%,涉及總作價達675億歐元。若併購成功,國開行對巴克萊累計投資將達98億歐元,並成為合併後巴克萊的主要股東。國開行亦獲授權一項為期兩年的認股證,待併購完成後,可再增持6100萬股巴克萊新發行股票,令國開行可額外再增持0.5%權益。
另外,新加坡政府投資旗艦淡馬錫控股,亦斥資14億歐元(151.2億元)認購巴克萊新股,佔其現有股本2.1%,若併購荷銀成功,淡馬錫將再向巴克萊投資22億歐元(237.6億元)。
同樣由財政部組建的國家外滙投資公司,5月底斥資30億美元(234億港元),入股上市的美國私募基金黑石集團,持股量少於其上市後的10%。是次國開行入股巴克萊,亦由黑石擔任財務顧問。國開行行長陳元說,與巴克萊的策略及財務合作,是其邁向商業化發展的重要一步。

間接持有小量滙控

持有滙控(005)約4.47%的巴克萊,是該滙控最大單一股東,國開行及淡馬錫參股巴克萊,亦將間接成為滙控股東。滙豐銀行總經理梁高美懿表示,巴克萊持有滙控權益甚低,若國開行間接經巴克萊持有滙控,相信比重將更低,因此不會對集團構成影響。
評級機構惠譽亞洲主權評級主管麥克名認為,國開行的入股行動,凸顯了中國將是未來最勇進的國際投資者。

巴克萊小檔案

‧於1896年7月由數家私營銀行合併而成,其後藉收購逐步擴大,於1918年已成為英國第五大銀行
‧41年前發行英國首張信用卡,至今全球發卡量達1620萬張
‧在全球多於50個國家開設逾3600家分行,員工數目達12.3萬人
‧分別於倫敦、紐約和東京掛牌,市值約477億英鎊,為英國第三大銀行;倘成功收購荷蘭銀行,將成為全球第五大銀行
‧去年純利45.7億英鎊,當中海外業務佔整體盈利逾半

國家外滙投資公司在5月入股私募基金黑石集團。圖為雙方入股簽署儀式,右為黑石大中華區主席梁錦松。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