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海(8112)執行董事麥兆中表示,除了與內蒙古民企源源能源集團合資開發位於霍林郭勒的「958區」地下煤礦外,該公司正與毗鄰的內蒙古其他民企商討合資合作開發煤礦,希望今年內能再有項目可以落實。今後該公司將以煤業及塑料編織袋生產為核心業務,舊有的交通運輸技術解決方案業務將會出售或結束。
【本報訊】麥兆中接受訪問時表示,弘海目前手頭現金約8000萬元,加上塑料編織袋每年有數千萬元盈利貢獻,足以應付投入「958區」地下煤礦項目約1億元資金所需,然而弘海股價自6月初項目公佈至今,累積升幅達37%,故不排除適當時候為未來新煤礦項目籌資的可能性。
與源源組兩合營公司
弘海是次與源源分別就「958區」地下及地上煤礦的買賣及分銷成立兩間合營公司,弘海佔56.2%及51%股權,煤礦開採權仍由源源持有,弘海以1億元(人民幣.下同)現金出資,源源則以地下煤礦已繳付的7792.5萬元資源費作為首家合營公司資本投入;至於第二家合營公司,雙方均以現金注資(合共140萬元)。
源源承諾,在地下煤礦明年8至10月投產前,會按每噸不高於85元價格向第二家合營公司供應礦區的地上煤,年供應量最少80萬噸,待地下煤礦投產後,將會免費向首家合營公司供應地下煤,地下煤礦初期年產120萬噸,兩合營公司均須按每噸8元向源源支付使用其沙爾呼熱火車站的租金。
麥兆中解釋,雖然地下煤礦開採成本約為每噸80元,較地上高出1倍,但售價卻相應高逾1倍。以該礦地下煤的發熱量計,每噸約售180至280元,故弘海只擬投資「958區」地下煤礦。
不過,由於該礦的開採權是地上、地下合併在一起,故須向國土資源局申請分拆,加上直接購入煤礦股權一般審批時間較長,為能盡快注入資金啓動項目,最後決定改用上述較複雜的合營方式。
然而,當分拆開採權獲批准,地下煤礦開採權將歸首家合營公司,雙方計劃待煤礦投產兩年後,將產能倍增至240萬噸,現已開始與國土資源局商討如何補交資源費,日後各種採煤稅費及補交的資源費,均會由首家合營公司負責繳付。
958區煤儲量調高近6倍
弘海6月初公佈,「958區」地下煤礦預計儲量只為6234萬噸,但那是30多年前所做的評估,源源7月13日再提交一份最新的估值初步報告,預計儲量調高至3.72億噸。麥氏稱,其中2.22億噸為可採儲量,1.5億噸為推斷儲量,月底將有最後報告。
至於成立第二家合營公司的目的,他指主要是在地下礦投產前,提供盈利來源,故每年銷量應只會保持在約80萬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