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收生終於鬧貪污醜聞,絕對叫人驚訝。不過,我們所感到詫異的,並不是為人師表者以權謀私,而是這個扭曲的教育制度,竟然要到今天才被人揭破敗絮其中。為了下一代的前途,家長走後門,出奇招,見怪不怪,早已是公開秘密。說到底,是因為香港教育制度封閉,不容許學校和學生以客觀公正的考試制度和成績來作派位的基準,貪污的空間自然也更大。
教育是社會階層流動性得以提升的最佳保證,大前提是制度要公平。公平,有兩種不同的極端理解。一個就是讓能力不同的學生,在千篇一律的環境中,倒模成一般模樣的工廠式教育製成品,這是結果上的公平,或者簡單一點叫平等主義。不過,將教育的決定交到官僚的手上,只會令不懂得如何在制度中挖空心思的尋常百姓被人剝削,事實上就算不牽涉到直接的利益瓜葛,人脈廣手頭鬆的家長,始終都有更多的選擇,說香港教育公平是自欺欺人。
另一個公平的觀點,就是假設兩個能力完全相同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自由選擇不同的教育服務,結果讓香港有千千萬萬個不同獨立意識的個體,這是過程和選擇的公平,也是自由教育的根本理想。相信在這兩者之中,各位家長及有熱誠的教育工作者,都會不約而同選擇更多的自由和空間。可惜,教育官僚卻千方百計,要將香港的教育變成結果公平的共產極權式制度。可是,為了子女的一生,家長又怎會乖乖就範?所以,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都是為了讓子女逃出平等主義的框架。名校,就是平等主義的避難所,拔萃小學事件,其實只是家長為子女投奔自由的悲劇中之冰山一角。
另一方面,老師也有怨氣,不過他們卻在心底裏抗拒讓教育脫離官僚自由發展,他們也一定程度上相信了平等主義的一套。我們倒希望藉這次機會,向各位教育工作者類比共產社會和香港教育。共產,就是平等主義的一種存在模式。共產社會裏,除了共貧,最常見的現象就是貪污;香港的平等教育亦然,除了主觀的教育水準不斷退化的學生共貧,貪污的事實也已經擺在眼前。在共產社會,頭腦清醒的人,都會被批,香港教育圈子亦一樣,有不同看法的人不敢作聲。共產靠計劃經濟中的一大群既得利益的維護,香港的教育制度也是一樣。共產的謊言文宣,跟教統會報告書的行文遣詞,可謂同一模式。
當然,這個歸納法推理,只可以說明香港的教育制度跟共產主義有很多的共通之處,不過我們應該反省,是否繼續向這種極權官僚制度的方向發展下去。過去幾十年來,官僚對教育的破壞,都是由教育圈中人所支持和推動,不過,大家所看不見的是,當家長失去了向官僚的發言權,下一個被開刀的也會是教育工作者。
當然,教育工作者在這個計劃經濟機器下有利用價值,不會統統失去飯碗,可是工作不見得有尊嚴,生活也不會易過。過去幾年來,你們受了的壓力,大家雖然看在心裏,但是身為家長的又可以怎樣?
說到底,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都有共同的目標,就是不斷提高教育的水平,而最能達成這種合作關係的,就莫過於自由選擇的開放教育制度。希望各位教育工作者,認真理解學券的現實操作,和我們一起上路,爭取自由教育。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