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國之重寶-故宮博物館院藏晉唐宋元書畫展」昨日起換上新裝,16幀國寶級書畫首度在香港藝術館展出。其中東晉王珣的《伯遠帖》及五代董源的《瀟湘圖》一度流落香港,五十年代由當時的國家總理周恩來派人購回。今日,這兩件曾經滄海的珍品重臨香港,別具意義。
國之重寶展覽分兩階段在香港藝術館舉行,由於首階段有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壓陣,幾乎每日都出現門票供不應求情況。首階段前日結束,已吸引101,200人次入場。
即日門券增至700張
昨是第二階段展覽首日,反應雖不及第一階段,但仍算人頭湧湧。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發言人表示,第二階段展覽已售出17,000張預售票,尚餘7,000張,另外即日發售的門券也會由每日500張增至700張。香港藝術館館長司徒元傑估計,入場入次會與首階段相若。
今次展出的16件珍品,同樣份量十足。當中包括北宋蘇軾、黃庭堅、米芾的作品,部份展品更有助公眾了解當時的潮流趨勢。司徒元傑以唐代閻立本《步輦圖》為例,畫中宮女皆嬌小纖瘦,反映唐朝早期女性亦流行纖瘦身形。
此外,南宋陳容的《墨龍圖》總結了中國人對龍的形象,這種畫龍風格深深影響日本16世紀的海北派繪畫。
聞員工病逝感難過
第一階段展出的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掀起港人觀畫熱潮,第二階段則只會展出臨摹本,包括明代仇英款的《臨清明上河圖》及當代畫家吳灝的《清明上河圖》摹本。前者依原作佈局,但增補反映明代江南市鎮特色,後者則是百分百按原作繪畫。吳灝表示,八十年代用了半年時間、每日四小時來完成畫作。
此外,香港藝術館總館長鄧海超,對兩名藝術館文化助理在展覽期間病逝感到難過,但相信他們病逝與工作量無關。
「國之重寶」第二階段展覽
日期:即日起至8月11日(逢星期四休息)
時間:上午9時至下午9時
展覽地點:香港藝術館二樓專題展廳1及清明上河圖卷專廳
票價:30元(全日制學生、殘疾人士及60歲以上半價)
售票方法:即日起各城市電腦售票網預售,每日有700張門票即場發售
查詢:電話:27210116
網址: http://www.hk.art.museum
註:清明上河圖卷專廳設分段入場安排,由上午9時起每一小時作參觀時段,最後一時段在晚上8時開始
資料來源:香港藝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