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書展的一館走到七館,是條漫長的人生路,上上落落兜兜轉轉,還逼着一定要進入五館被兒童世界的繽紛嚇一嚇,其寃枉、迂迴、跌宕和混吉,直情是現實生活的縮影。假如有場地設計人年獎,這位(或組)偉大的幕後黑手可以十拿九穩登上寶座,至少哲學層面比迴轉壽司更包容,佛家以外的宗教甚至無神信仰者全部合用。
母狗再挑剔,其實不應該亂吠,一目十行走馬看花,大海撈針居然撈到陳丹青的《退步集續編》,夫復何求?張愛玲有現成的形容:「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裏,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只要將「人」改為「書」,真的沒有別的話可說。
要是對作者一無所知,看到《退步集續編》這樣中規中矩的書名大概不會考慮購買。為什麼不是《再退一步集》、《繼續退步集》或者《一退再退集》?不過陳丹青似乎不喜歡在書名篇名這種芝麻綠豆上頭花心思,像收在這本書裏的《公事與私論》、《文藝與復興》和《教育的現實與現實的教育》等等以「與」相沫的題目,信手拈來一座座都是穩如泰山的天秤,不特別醒神。當然因為志不在此,不願意把功夫用在雕蟲,並非語言缺乏靈活性。這似乎是香港作者表演花拳繡腿的舞台,不論老中青,皆熱衷送給讀者一記當頭棒,新近高踞暢銷榜的《有時他們回家》和《你總有愛我的一天》,是女王和女奴的示範。不過,最令我笑不攏嘴的倒是一本內地作品,叫《一個上海女人的溫哥華》,巴不得馬上寫本《一個武漢男人的滿地可》和它打對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