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 - 程步奎(詩人學者)

清明上河圖 - 程步奎(詩人學者)

因為協助藝術館舉辦《國之重寶》的推廣活動,受邀作為嘉賓,在閉館期間觀賞了這批來自北京故宮的晉唐宋元書畫。館內寥寥落落有幾批小學生,乖乖跟着老師巡禮,也不知他們心裏想的是什麼,瞪着無邪的大眼睛,像探照燈一樣,掃過來掃過去,望着出口方向,大概是盼着趕緊看完,好到外面買客冰淇淋吃。於是,我們就輕易地來到〈清明上河圖〉跟前,恣意觀賞。

前兩年上海博物館聯合故宮博物院及遼寧博物館,展出七十二件國寶,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圖〉。我因公務之便,剛好在上海,又因探望一位老人家,他患有眼疾,轉送給我貴賓觀賞券,得以越過蜂擁的人潮,順利入館參觀。進入館內,有一特別長龍,一問,是排隊觀賞〈清明上河圖〉的,說要排兩小時,而在畫前只准停留一分鐘。我就放棄了張擇端,觀賞了其他的七十一件書畫。每一件都好,真是觀之不足,印象特別深的是董源的三幅圖卷,還有宋徽宗趙佶的〈瑞鶴圖〉。既然不看〈清明上河圖〉,也就有暇看人家是怎麼觀賞的。為了一睹真蹟,大家都緊貼着玻璃櫃,人頭洶湧,自然就鼻頭與玻璃廝磨,留下一層層油漬。後面還有工作人員吆喝着,快走快走,向前移動,大殺風景,莫過於此。古人霧裏看花,在朦朧中揣想奼紫嫣紅的嬌媚,現在的上海人卻隔着油汪汪的玻璃罩,想看清楚汴梁城的宋人生活畫卷,想來不禁失笑。

眼前這幅〈清明上河圖〉,靜靜地敞開,邀請我仔細看個端詳。五米多長的絹幅,散發着赭黃色的輝光,凝聚了一千年的讚嘆,好像時光在此停頓,歷史在此定格,展現宋代京師的熱鬧與繁華。虹橋一段精采絕倫,橋上人馬喧闐,有擺攤販貨的,有賣吃食的,有推車的,有挑擔的,有騎驢的,有閒走的,有轎馬爭途的,有攘臂廝打的,形形色色,不一而足。橋下則急湍中行舟,降下桅檣以穿越橋洞,水手各司其職,神態緊張,岸邊人等也大呼小叫,指手畫腳。看着畫,好像聽到濤聲中夾雜着呼喊,小心啊,要撞上啦。如此生動的畫面,看上一天,也不嫌煩。
〈清明上河圖〉本來是藏在宋室宮廷裏的,北宋覆滅,流入金人手中。後來又不斷轉手,出入皇家就有好幾次,最後還被溥儀偷出。總算上天垂憐,一九五○年,在東北被楊仁愷發現,我們才看得到。阿彌陀佛,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