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洞庭湖早前爆發鼠患,飽受22億隻東方田鼠肆虐,據報這與三峽工程和圍湖造田有關。中國專家已向中央和湖南省政府提出整改建議,但沒有引起重視。當中,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張美文,在今年5月,即鼠患爆發前的一個月,已向湖南省有關部門通報了今年鼠患大爆發的預警,但沒有引起當局的憂患意識。
洞庭圍湖造田改變生態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早在三峽工程開工前,中國曾組織科學家對三峽蓄水後,導致水流變緩,泥沙淤積減少對動植物的影響進行過評估。當時科學家就預測,由於三峽蓄水後洞庭湖泥沙淤積將減少,冬季湖內沼澤地裸露時間延長,給田鼠繁殖提供了有利條件,會導致田鼠數量激增。而湖南日前爆發的嚴重鼠患證實了當年的預測。
而第二個原因,是湖南自從1949年以來,對洞庭湖實行的「圍湖造田」運動。這個運動使以前800里的洞庭變成今天的300里,使原來大面積的湖灘變成了良田,改變了洞庭湖生態結構。1998年,長江發生特大洪水,導致洞庭湖圍湖造田的部份幾乎全部被洪水淹沒,損失慘重。
地方漠視專家預警惹禍
本身為洞庭湖區域鼠類種群變化的專家張美文在接受該報專訪時稱,在今年鼠災爆發前的一個月(5月),他已向湖南有關部門通報了今年田鼠大爆發的預警,可惜沒有引起重視,「如果在水位上升之前,就採取預防措施,或提前一周投放鼠藥,鼠災就不會這麼嚴重了。」他稱,圍湖加速了淤塞,沼澤植物被擴大,為田鼠提供了更多的繁殖空間;原本生活在湖灘上的田鼠,因為圍湖堤壩的擋水作用,使牠們在洪水到來時能逃生,即使洪水來襲,這些位於湖內的大大小小的堤壩,成為田鼠逃到大堤避洪的中轉站或安全島。洞庭湖已成了田鼠的天堂。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