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VS孫隆基<br>當學術超女遇上孔子敵人

于丹VS孫隆基
當學術超女遇上孔子敵人

中國美女「學術超女」于丹訪港演說,引來500聽眾,台上的她滔滔不絕,台下頻頻點頭,不時報以雷動掌聲,「于丹現象」蔓延香港,心靈雞湯的即時見效,滿口「子曰」、「莊子曰」還可大受歡迎。另一邊廂,20多年前以《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一書,把中國人的劣根性批個體無完膚,影響力橫掃整個華人世界的作者孫隆基,回到老家香港卻靜悄悄不獲傳媒注意,偏偏他陳詞最重,批得最狠的,就是于丹滿口的儒、道文明,俗世之用!

記者:馮敏兒 
攝影:陳偉強、馮敏兒

中國第三美人發功 于丹

小記者自然敵不過大學者,而且對手還是中國傳播界軸心名嘴,聽于丹說話就如磁遇鐵,神遊物外不覺時光飛逝,只要你讓于丹搶了先機,她絕對可以滔滔不絕直到曲終人散,你已忘了起她生辰八字、三圍尺碼。

■書展內近500人聽于丹演講聽得心醉神迷。

孔莊上腦 法力無邊

實際上她是孔老夫子和老子弟子莊子的代言人,她口中的話,跟她書中所寫,其實沒大分別,面對面只證明她簡直「上腦」,只見她隨身有一雙寶劍,一名孔子,一曰莊子,練得滾瓜爛熟!她更令人想起一行和尚、牧師、心靈導師。「犧牲不是我們女人要承受的,也不要借犧牲來抱怨,以愛的名義苛索!」「世上畀唔到你的東西,就是你內心的東西。」堅決唔做博客,「因為文字是我自身的安頓,內心抒發後的安寧,是我自己的方式不會改變。」面對質疑,她的「吾心坦蕩蕩」幾成口頭禪,「無為而無所不為……」勇氣、道義、君子娓娓道來順理成章,句句到肉,令人心熨貼舒服。

■全套十集央視《莊子心得》,書展價$118。

■反于丹陣營作品之一的《當〈論語〉遭遇于丹》,$23。

「年輕時沒人說過我漂亮」

她是北京師範大學教傳理系的教授,雖是活躍於電視台的撰搞人,97回歸前夕,還為中央電視台的12集《香港滄桑》做總撰稿人,但真正令她變身「學術超女」,紅遍大江南北,還是始於去年她在中央電視台的《百家講壇》大談《論語》及《莊子》,其著作《于丹〈論語〉心得》、《于丹〈莊子〉心得》,亦因而賣上近三百萬本,上周還被內地傳媒選為「07中國第三美人」,「年輕時從沒有人說過我漂亮,如今卻糊裏糊塗被選美人。」她戲謔評審標準,可能不過是將她同孔子、莊子比!
她為人好玩,古玩、崑曲、足球、攝影、蒲吧,更愛來港Shopping,外號「北師大玩委會主任」。她的名言:「我們說孔夫子是聖人,聖人就是在他生活的這片土地上最有行動能力,最有人格魅力的人。神接近天空,像李白;而聖是接近土地的,像杜甫。孔聖人帶給我們的是一種在大地上生長的信念,他這樣的人是從我們的生活裏自然生長脫胎出來的。」

■于丹的簽名總是大受歡迎,勝在筆畫簡單,故能屢破紀錄。

十小時馬拉松簽名會破紀錄

你說她沒機心,那為甚麼她一再在簽名會「破紀錄」演出,先在《于丹〈論語〉心得》簽售會上,創下9個半小時簽售12,600冊的「全國紀錄」。又在3月3日的《于丹〈莊子〉心得》簽名會中,從下午一點多,簽到次日凌晨,共簽了15,260冊,她解釋:「新書出版總要跟大眾見面,我也不清楚安排,我只知當天北京風雪交加,很冷,每個人都走來跟我交流,我想他們不是衝着我而來,他們只為了尋找一種文化經驗。我是中間小小的元素,如果不是女性、不是莊子,你看有誰來買?」

■于丹的天地、神人、聖哲指掌間各就各位,語言魅力沒法擋。

打造儒、道後現代超級品牌

名成利就她說沒改變她身為教授的本位,「我其實不想騷擾大家,因為這不是我的專業。」但儘管她這樣說,但「鬧場」的人還是接踵而來,先有臭名遠播的清華、北師、中山「十博士」聲討《我們為甚麼要將反對于丹之流進行到底》,再有《〈論語〉可以亂講嗎.批評于丹》一類踐着她上位的反對派書寫群雄。創意有限的「孔子很着急,莊子很生氣」T恤橫行,「于丹是垃圾東西,她在誤人子弟」式謾罵傳到街知巷聞,超女品牌值千金。

■于丹的簽名總是大受歡迎,勝在筆畫簡單,故能屢破紀錄。

■4個繁簡不同版本的于丹《論語》及《莊子》心得,最平只$20,最貴的繁體版也不過$68。

勁踩中國文化袓師 孫隆基

于丹我等了20日仍沒能作詳細訪問,孫隆基我等了20年,他送上門來。1983年出版的《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對中國人的狠批,就看得人痛如刀割,為甚麼阿媽只顧住「質」飽你?原來是中國人的人格是永遠長不大的兒童,永恒停留在「口腔期」、「肛門期」,良知系統殘缺不全,「剷平主義」、「人情磁力場」合力剪滅個性,他還說過共產黨沒能革中國文化的命,反而被它瘋狂反撲,從內部製造了空前災難性的「文化大革命」……那是我唯一一本看着會哭泣的書!

■孫隆基現任教於台灣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

沙膽野孩子的瘋狂進攻

看完這書,你可能非常厭惡香港這個地方,而事實上講故事的主角,孫隆基就這樣分別兩度上演「逃出香港」。說是「逃」可沒半點失實,生於1945年的孫隆基本在香港長大,媽媽也一直住在香港,是名副其實的香港仔。第一次「逃」在1963年,最後一次在1971年,自此在美國生活了34年,「我心理上沒變成美國人,離開美國因為離開東亞太久,去台灣主要是為了愛情(他去年61歲才結婚)。」但他找不到教職,因知識界認為佢搞亂檔。「現在搞歷史的人個個都做小題目,我做的沒有人敢做,學術專刊亦唔登,我也是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後才敢做!大部份學者雖然承認我,但總說我不夠中肯,認為我唔應該對中國文化『瘋狂進攻』,而新儒家就一定反對我。」但大家也許會誤會他是批孔分子,對于丹睇唔過眼,其實都錯了,他認為于丹做的是好事,古典文化需要發揚。他當年反的不是「形而上」的儒道,而是「形而下」的實踐結果!
「我離開那個年頭,香港好滯,冇文化素養,還把一切無謂化,靈慾都被壓扁!你說我是否要逃離香港?」事隔20多年《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中說過的每一句話,他至今都毫無悔意,唯一例外:「只管把自己的不滿統統塞進去,但範圍太廣,後部缺乏嚴謹。」做過馬列主義者,當然也是結構主義學徒,佢話歷史系冇地位,現在連經濟決定論都要過時,後現代、後結構,社會學輪流當家。同一個題目:「19世紀叫國民性,50年代叫個性,我就用深層結構,但現在又唔得喇,要用『對話學』,發問時往往發明了一個答案,這是語言對話產生的結果,現在冇人再敢講客觀,一講就被斥為『本質主義者』,變成罪狀!」

■孫隆基名著《新千年版.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04年在國內解禁,但是刪剪版,香港再版才是足本,$65;《歷史學家的經綫》售$55。

挑戰一千年世界歷史

果然是縱橫歷史的老學者,其先後獲明尼蘇達大學及史丹福大學之碩士及博士學位,近作《公元一千年前後》(可在網上搜尋)講的是除美洲外的全球歷史,由公元一千年說起,他說那是現代世界誕生的年頭:中國之變、回教世界……現在雖只有一篇長序,但論故事已經非常過癮,「所謂因果律,其實是你選那一條線來解釋。」他說任何敍事都能說明一些現象,甚至發明現象間的關連──「思想與藝術創造的距離應可拉近。」他其實是藝術家!

■孫隆基的兩本大作毫不起眼,想搵人買都幾難。「好彩唔使等佢開飯!」

殺母文化的語言魔障

「現在很少人能像我咁沙膽,今天已冇人會像我這樣宏觀地搞比較歷史,尤其這一代我真係唔知佢哋講乜,潮流冇深度,概念含糊用詞不當,一切只是你自己『語言的魔障』!」這一罵也罵到美國人頭上,他改變槍頭對準美國文化迎頭痛擊,大作《殺母的文化.20世紀美國的內心史》即將出版。他說:「美國大部份人都是『再生派教徒』,完全唔知佢講嘅上帝其實只屬口頭嘅上帝,大部份人都是『戇居派』,布殊是典型,美國人好慶幸自己有布殊,因只有絕對化才可反恐。」

書展現場 中國熱不再

大家也許以為中國話題定成書展熱賣,其實最好賣是商務的原大《清明上河圖》,但簡體書館場就一啲都唔旺,「努力成為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文化脊梁」神主牌就大一大,中國出版書種可說貴精不貴多,最有吸引力是《落架的鳳凰》講歷朝公主的下落,反而香港出版的中國問題書如城大的《追星與粉絲》最到肉。

■城市大學出版社這4本中國文化的書最受歡迎,榜首是《明代政治與文化變遷》,書展價$50,全套12冊低過六折。

■公主你走咗去邊?定價$32.8

■《毛澤東的中國及其後》,書展售$105,熱賣!

■商務的原大《清明上河圖》($476)人人爭住買,香港人這刻最愛國。

北京來的中國藝術研究院碩士生馬敏:「我爸爸那一代人很喜歡于丹,惹來學者挑她錯處。她說得好動聽,但我沒大興趣。」

廣東來的高中生熊哥說在國內看不到如《新發現的毛澤東》這類中國問題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