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市場預期,中國人民銀行於上周五宣佈調高存、貸款利率0.27厘,隨後國務院亦宣佈將人民幣存款利息稅率由20%減至5%。表面看來,今次「利息雙招」是政府加大宏觀調控力度,但實際上,兩項措施的目的及效果卻不盡相同。筆者認為今次行動反映政府不再單是着眼於收緊信貸及冷卻股市,而是採取針對性措施解決目前的通脹壓力,以紓緩內地居民面對物價高漲而影響其實際可用收入的問題。因此,內地及港股對雙招的反應料終仍偏向正面。即使上周五美股急跌,今周恒指仍有力挑戰23500水平。
今次是內地今年以來第3度加息,定期存款及貸款利率均調高0.27厘,1年期定存利率為3.33厘,這與剛公佈今年上半年消費物價指數上升3.2%十分接近。換言之,將資金存放於銀行一年亦不致受通脹蠶食,但扣除20%利息稅後的實質利率只為2.66厘,即使通脹率維持不變,存戶仍需待銀行再加息兩次(每次0.27厘)才可抵銷物價上升的影響。但如今將存款利息稅降低15個百分點,以一年存款來說,即變相額外加息0.52厘,亦即今次共實質加息0.72厘,而一年期存款存戶實質利息率為3.163厘,這與通脹3.2%相當脗合,而5年期存款更變相加息近1厘。
在今次間接大幅加息的行動中,另一點值得留意的是人民銀行在14年以來首次將儲蓄存款利率調高,雖然加幅只有0.09厘,但計及利息稅寬減之後,儲蓄存款的實質利率為0.77厘,相對於未採取上述兩項措施前只能收取不足0.6厘的息率已明顯有改善。
今次「利息雙招」相信可吸引部份承受風險能力較低的普羅存戶將資金回流銀行體系,亦令到部份跟風加入股市活動的散戶有所收斂。不過,對於大戶及炒家而言,雙招能否令入市資金減少,最終仍視乎股票市場表現而定。
不利內地銀行股
對於銀行來說,由於今次存、貸款利率加幅一致,而存款利息稅只反映於政府稅收方面減少,不會加重銀行的利息開支,但正如前面所述,人行罕有地調高儲蓄存款利率,銀行利息負擔難免增加,若雙招確能令存款額上升,銀行利息開支亦將提高,尤其目前銀行資金相當充裕,銀行面對淨利息收入減少,實在難免。
筆者一直認為內地加息已是調控政策的基本動作,可以預期今年仍將有一至兩次的加息行動,但政府今次亦保留存款利息稅剩餘的5個百分點,這主要預留用作應付通脹問題,一旦通脹再上升,存款利息稅料會完全取消。因此,預計內地銀行股在面對淨利息收入減少,以及政府發行特別國債的陰影,短期走勢仍較反覆,而一些拓展非利息收入較具成績的如招商銀行(3968)、建設銀行(939)及交通銀行(3328),仍較佔優勢,但走勢則仍以前兩者較強,交行可續耐心持有。
相反,保險股則受惠於加息,雖然「利息雙招」難免令保險投資產品吸引力減低,但中國人壽(2628)、中國財險(2328)及平安保險(2318)仍受惠於保險業經營前景及投資政策。
熊麗萍 滙業財經集團證券部主管
作者熊麗萍為證監會持牌人士,作者目前持有招商銀行(3968)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