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我在周末死去<br>人在醫院 - 卓韻芝

不要讓我在周末死去
人在醫院 - 卓韻芝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至始也。
孔子《孝經》

上回講到:核突褲人卓韻芝原本居於平靜村落,萬料不到危機經已出現!
《核突褲人》連載第二回:
鼎鼎大名的開叉腳趾人隱姓埋名為的是鉗食村民以供腳趾運作全部村民命喪當場核突褲人卓韻芝的性命亦危在旦夕!!!
待續……

浴室的故事

日前進了醫院,人在病房床上,抱着電腦,其實和在家中沒有分別。反正我家四面牆也是白色一片。在浴室不小心跌倒,試着坐起來時再跌一趟,連跌兩次,只感到左腳腳面有點痛,不出一會漸變紅,不出一會又變黑,再不出一會變成腫,及後左腳小腿開始抽着痛,痛楚迅速延伸到屁股。翌日起床整條左腿也麻痹,下午左臂痛,再晚點,左手發麻,再後來,右臂痛。
兩條腿合起來一看,方發現左腿呈青色。醫生說遲點可能要做物理治療,其實我在想,若不是左半身麻痹,也不會被人(被迫)送來醫院看西醫,就這一跌,方才想起自己有許多住院經歷。
近年差不多每年住院一次,多是因為不小心,而非因為身子弱──我身子不好,但非因為患病而住院,你讀下去便知。

啤酒的故事

記憶中首次住院,是中四的時候,那時認識了幾位朋友,時常跟他們去飲酒。他們喝得很狂,兩個人喝平價啤酒也一晚千元上落,口頭禪是「不吐三次不准走」。之前的我根本不愛喝,認識了他們之後連平日也在喝,第二天還要上學。結果某天學校早會,烈日當空下暈倒。在醫院醒來時,醫生還說我胃的洞破得很美:「你看!兩邊都對稱的!」然後想起家父曾經說過:「不要到胃痛的時候,才知道自己的胃在那裏。」出院之後呢?哈我還在喝,這才最算是年少輕狂。及後突然有一天,我不為甚麼原因,忽然不想喝了。自此就再沒跟他們去喝酒。
回想起那段啤酒歲月,前後不足半年;我在想,可能有些人像我,壞不起,認識再壞的損友,還是壞不起。

在浴室不小心跌倒,試着坐起來時再跌一趟,連跌兩次。

洗髮的故事

某一年急病入院,動也動不得,許多天沒洗過頭,人開始發瘋,夜裏忽然命外遇替我洗頭,他把椅子躺下,將我頭放在浴缸邊,就像在髮型屋一樣替我洗。洗至中途,嘻嘻哈哈,浴室的門緩緩打開,我的男朋友就在門外,看着我倆。頭快快洗完,外遇直奔離開,我步出浴室,只見男朋友站在床邊,然後他呢,就只拿着風筒示意替我吹亁頭髮,整個過程裏,我倆沒作一聲。離開前,他就只說了一句,全晚唯一的一句:我拿了朱古力來給你。
這是我畢生的難忘片段之一,各位編劇請勿抄襲此劇情放進故事中,這是屬於我的,有copyright(版權)的,到我進棺,我仍不會忘記這個畫面,也不會忘記打開那盒朱古力的時候,發現男朋友老早偷了兩粒來吃。我甚至到現在還記得盛載朱古力的膠格裏,那兩顆被偷吃朱古力的空格位置。我很感謝他在後來原諒了我,我倆沒再走在一起,現在成了畢生最好的朋友。
有天收。不久也跟外遇分手了,因為他腦裏長了一個瘤,良性的,但要做很大的手術。他忽然失蹤了,到我再找到他的時候,他說他準備進院,要集中精神在此事上。當然他不是像電視劇裏,男主角為了怕連累女主角而提出分手,這個我可以肯定,因為一個人是為了在乎對方而跟另一個人話別,抑或是因為毫不在乎對方而話別,是任何人也可以分辨得出的。唉!總之我做壞事有天收。

積血的故事

某一次玩水上活動,見水面平靜得全起鏡面,發狂做tricks(花式),一跌進水中,沒有了知覺。幸好有穿救生衣。醒來時人已在水面浮定,對自己如何沉到水底,又如何浮回水面,全沒有記憶。回到快艇時,肚開始痛,我問朋友自己是如何掉到水裏去的,他拿起自己的錢包,發力將之掉到地上,說了一句:「就是這樣囉!」以為沒事,兩天後肚子更痛,連伸直身子也不能,在公司遇見森美,他說我可能內出血,命我速速就醫。我當然相信他,他是運動狂迷,對傷患該有經驗;不信他,我也得信信自己挺不直的身軀。
內出血就沒有,倒是積血。照了X光,瘀血由肚臍下方到肚皮下方,長達數吋。那台X光機外貌像科幻電影裏的大型儀器整個人躺下,機器將人移進科幻隧道,心裏竟然有點興奮,但過程比起原來的肚子痛更辛苦。心裏想着:最衰不能看跌打!(連跌打師傅也提議我找西醫查清楚最好)西方醫學真奇怪,搞一大輪,痛是痛了,都只不過在診斷你,而非在治療你。個人偏好是中國醫學,可惜找個好中醫或跌打卻不易。歷史上會去焚書坑儒的都是低B仔,中國幾多有系統的醫書就給坑了,現在周街也說自己是神醫。

照了X光,瘀血由肚臍下方到肚皮下方,長達數吋。那台X光機外貌像科幻電影裏的大型儀器。

都是蠢事

此刻回想,方發現自己今次的經歷與上次一樣。上次是趕命玩水,今趟是跌倒則是因為趕時間;上次沒有常識以為沒事,今趟見腳都腫了,還繼續出席公開活動;上次隔了兩天才去看醫生,今次亦然。唉!我也是低B仔,這篇文章,你只能當是儍瓜說笑話,我父另一金句是:錯一次,你是無知,再犯同一個錯,你,就是蠢。

沒有得醫

小妹的拙作《孔子的敵人》出版了,明窗出版的,內容分為三個章節,分別為「人在香港」、「人在他鄉」、「人在網絡」,也有本欄文章結集。有空不妨讀讀,甚至回應一下,有時我在想,文章若能使人泛起不同的聯想與感覺,讚賞與批評,才是對於一位作家而言最幸福的事,寶貴的意見,比起書本的銷量更重要(當然,出版可不是這樣想,哈哈哈)。對上一次推出文字書籍已是數年前的事,人懶,真是沒有得醫。
撰文:卓韻芝
電郵:[email protected]
本欄逢周六刊出

寶貴的意見,比起書本的銷量更重要。

近年差不多每年住院一次,多是因為不小心,而非因為身子弱。

卓韻芝自我簡介
納稅分子,正職電台發聲,副業文字發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