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的「歷史巨輪」不殘忍,但其速快若奔雷,轉眼如夢幻泡影,大好社區分崩離析!香港歷史紀念碑──西環餘樂里、石硤尾徙置大廈、廟街……在大量重建方案下支離破碎,民間保育組織誓要力爭到底,留下幾多得幾多,其實不論官民,早貼出大量尋人、尋根的呼籲,你會是那一個我們要找的人嗎?
記者:馮敏兒 攝影:楊錦文、馮敏兒
西環 首間生仔基地尋根
早前的《活在西九》展覽多達7千人參觀,故再接再厲變身《活在系列之二:活在西環》,成「香港地道文化展覽」之一,走進舊贊育醫院這座古色古香的三級歷史建築,上木樓梯、見小火爐、遇高樓頂,眼前突現狹窄「板間房」,看真原來是紙皮大照片複製品,「廚房」「寢室」既虛幻又有實物,真真假假恍若再活一次,乃非常過癮照相館。策動者霍天雯:「贊育是本港首間婦產科醫院,非常有意義,因那是生仔地方,港府係咁拆但又唔做保育,我們的下一代不是消費動物,還有精神性和社區生活,這就是尋根。」她呼籲在1922-55年間在這醫院出生的人來參觀,並與香港社區組織協會聯絡,齊齊留下口述歷史。
《活在西九》「紅色帆布床」的裝置作者,建築師TimLi從舊贊育醫院後花園內一棵長在護土牆上的80年老樹看出生命力,他用紅色帆布床和鐵床架砌成裝置作品,但開騷前3日都未知會否被人拆走,他形容這就是保育,總是要步步為營。
餘樂里倒夜香的歲月
建於戰前,距今近60年,附近餘樂里被市建局納入重建項目,93歲還精神奕奕的林婆婆50幾歲才來港,也在餘樂里住了30多年,她說從前每晚12點就會把「夜香」拿出屋外,「晚上一兩點就有倒夜香的來拿出海皮倒囉。」向來都是免費的,直至幾年前才裝了廁所。她說當年租金百餘,現租金$600。「這個地方我當然有感情,唔捨得搬!」
《活在西環》地道文化展
日期:即日至8月8日(逢星期二至六10:00am-6:00pm)
地點:西營盤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香港西營盤西邊街36A「前贊育醫院古建築」後座)
查詢:22910238
免費古蹟導賞團
帶市民鑽進西環老街,經前贊育醫院、高街瘋人院、差館、鐵皮廟、餘樂里等,追溯殖民歷史。查詢:27259165
石硤尾
公屋博物館齊策劃
古物諮詢委員會在2005年將建於50年代的石硤尾邨第41座美荷樓評為一級歷史建築,隨石硤尾邨即將重建,美荷樓將成碩果僅存的H型徙置大廈,政府為收集公眾意見,將美荷樓天天開放給市民參觀,內設了兩個「示範單位」和掛上多幅昔日生活照片,為昨日回憶招魂之餘,亦同時搞「無限之旅──石硤尾邨美荷樓意念創作比賽」,廣集意見。其實曾經有提議把美荷樓保留作「公屋博物館」,交由非政府團體管理。最低兩層作展覽用途,樓上作青年旅舍,來補貼博物館的運作,但房屋署未能找到合適的民間或政府機構接手,所以計劃一再拖延。展覽沒多少睇頭,「示範單位」可遠觀而不可深入接觸,實在距離太遠,相片還算幾好睇,又可以上二樓行,但現在所見的單位早已合併,從前只有一半,家家的廚房就在走廊的「人氣」就冇晒!
石硤尾美荷樓開放月
日期:即日至7月29日(每日10:00am-6:00pm)
地點:深水埗青山道與大埔道交界
油麻地與廟街發生關係!
一條「中九龍幹線」的工程建議,隨時令廟街支離破碎,我們會連廟街也失守嗎?關注廟街小組就想人人齊關注,搞了連串活動如廟街文化講座、口述歷史和伴遊服務,口號「讓您與廟街發生關係」,唔知係咪連性關係都包埋,例如佢哋有個「隨時起動團」,只要二人同遊即可起行的「伴遊服務」。玩笑而已!不過市場一定有!倒是含情脈脈的「廟街頭廟街尾」之「愛路歷程」的8月文學講座,則有寫過《君住廟街頭妾住廟街尾》、《我在唐樓發現了情》的周淑屏,到9月就放電影《廟街光與影》,評論嘉賓則是《綁架》編劇張志光。
「廟街頭廟街尾之愛路歷程」文學講座/
《廟街光與影》電影放映
日期:8月11日(8:00pm-9:00pm)/9月15日(8:00pm-9:30pm)
地點:百老匯電影中心「Kubrick」
查詢:謝旭雯(23977231)、霍偉邦(60289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