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采」背後通常是社會服務版,即是蘋果慈善基金幫忙的受助人的故事。我算是長期讀者,深深發現,市民讀者樂善好施得低調但震撼。有一次,讀到一位孩兒有病得趕返英國施手術的媽媽的徬徨,她是國內人,回鄉探親後路經香港轉機回英時孩子發病,她無法享用香港的醫療服務,但孩子病重,不能貿貿然上機,折騰了幾天,最後我從本報得悉這位媽媽已經攜子返英去了,醫療隊伍全程跟隨,那幾十萬,是由一位善長捐出的。助人為快樂之本,善心人無處不在,這是香港永遠比別人香的明證。不相信的話,再看看七個月大的鍾穎淇,得了極度罕見的PompeDisease龐貝氏症,抬頭走路揮手都無能為力。淇淇父母首先在本報公開女兒病情,得到源源不絕的良好回應。我問過蘋果基金,他們說給淇淇的捐款都是大面額的,已經達標。目前僅能治療淇淇的唯一藥物價錢高昂,隨住淇淇長大,用藥愈多,長貧難顧,希望善款能超額完成,幫忙鍾家多維持幾年的醫療費用。淇淇的故事,港台已經拍成「天下父母經」,下月八號播放。希望同樣需要援助的那對黏多醣症南亞小姐妹,能有這樣的好運氣。行善這件事是隨心的,豪門娶媳婦添金孫豪裝豪宅一擲幾億是等閒,但小市民一千幾百的捐獻,集腋成裘,給受助人無私的支援,比有錢人使得少但使得有力量,互相交叉感染,推動全城的溫度,讓香港在本世紀得以脫離貧困交迫的「寒流」,22.5度的藍天白雲,因為你的善行而感動,終於重新空降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