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有說「10個嬰兒8個濕疹」,可見濕疹是常見而又極為困擾新生嬰兒的一種皮膚病。慈雲山慈正邨一對父母因想盡辦法,為4個月大幼兒醫治濕疹,最近求教中藥。前晚深夜這名初生嬰兒被餵服中藥後兩次嘔吐,嚇得父母慌忙報警,幸嬰兒經治理後無大礙。受濕疹折磨的嬰孩與父母同住慈正邨正明樓,嬰孩的父母年約30歲,拒絕透露嬰孩的性別。
前晚11時50分,男戶主報案指嬰兒嘔血昏迷不醒,救護員到場證實嬰兒嘔出的是啡色嘔吐物,嬰兒神志仍清醒。男戶主承認,因為孩子有濕疹餵服中藥,他將一袋載有中藥殘餘物的膠袋帶往醫院。嬰兒需留院觀察,幸無生命危險。
兩歲前不宜服中藥
香港中醫師公會會長關之義指出,濕疹是濕熱病邪侵入人體。例如家長疏忽未有換尿片,導致嬰兒屁股,長時間被尿液「醃住」形成「尿布疹」;又或是天氣酷熱,空氣不流通又濕度高,刺激嬰兒幼嫩的皮膚造成濕疹,出現痕癢紅腫,常見於皮膚的摺叠位置。關之義指,有中草藥可治理濕疹,例如土服苓、川萆薢、苦參、生地及金銀花等,但藥方及成份必須因應個人身體狀況及實際病情而異。他聲言,只要小心處理「嬰兒一出世就可以接受到中藥」。
中文大學醫學院兒科學系副教授韓錦倫,認同中藥可以幫助治理濕疹,但只屬輔助性質,而且兩歲前的嬰孩不宜服用。因為中藥有可能會傷及幼兒的肝臟及腎臟。他認為,要防預濕疹,應適當使用洗澡及潤膚用品,切勿使用刺激皮膚的皂液;治療方面,家長要及早帶患者求診,適當使用含類固醇的消炎藥,有需要時作針對性戒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