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期間,與友人的話題離不開中國的有毒食品。
「鰻魚有大腸菌,貝殼類有下痢病毒,香菰二酸化硫磺太多,豬肉有酸化防止劑,落花生有細菌,烏龍茶含殺蟲藥,我們到底要怎麼辦才好?」大家抱怨。
「不買呀。」我說。
「我們的勞動力少,明明知道大陸東西有危險,但都要買呀。單靠日本貨,我們的薪水是不夠的!」
「那就買呀。」我愛理不理:「那有一邊喊寃一邊光顧的?」
大家聽了都低下了頭。
「要嗎買回你們自己的東西,就可以不必那麼神經質了。」老朋友了,說話不必客氣。
「但是,我們的牛肉也出了問題,北海道苫小牧市食品加工社的假牛肉,吃了毒素累積在我們身體裏面。有些東西不吃,但總要用。」他們說:「牙膏驗出有二甘醇呀!」
「你們在家裏用的不是獅子牌或面孔牌的日本安全貨嗎?」我問。
「是呀,不過到了旅館用那些小牙膏,都是中國做的。」
「自己帶去呀。」
「我們用旅館的,已養成習慣,不那麼容易改的。日本旅館也是,本來五十円的一條小牙膏,為了省,買大陸十円的,一點辦法也沒有,你們香港人呢?不怕嗎?」
「有什麼好怕的?」我說:「我們所有東西都靠大陸。那些毒素,要每天吃,一連幾個月都吃同樣東西才會死人,我只是淺嚐而已。而且,驗出有毒的食物或用品,只是一小部份,大多數還是沒問題的。我活在香港,只有接受了。比起來,你們幸福得多。」
友人拍拍心口:「是的,是的。」